2008年浦东部分国企收购的“人才公寓”至今仍大量空置
徐健 费玮
近日,上海嘉定区保利家园在10天之内成交近60套房源,涉及总成交金额约4500万元。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批房源的成交均价仅7132元/平方米,相当于售楼处对外报价15000~17000元/平方米的5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多方调查后发现,保利家园近期成交的这批超低价房,实为政府“预订”的人才公寓。
低价给高端人才“供房”
“这些房源是政府定的。”据上海嘉定保利家园销售人员介绍,政府定下这批房源主要用于人才公寓。“一般只有嘉定区重要企业中一批很重要的研究人员才可能分配到2~3个名额,他们这批人也还是要靠抽签才能买得到这些房子。市场上我们卖的房子还是15000~17000元/平方米。”
也就是说,和传统意义上低价出租给白领的“人才公寓”不同,嘉定区的人才公寓最终是出售的,而且是以市场价对折的低价出售。更“特别”的是,和传统意义上以统一价收购不同,这批人才公寓的价格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和中房信提供的数据同时显示,保利家园近期成交的近60套房源中,成交价6600~9000元/平方米不等,单价跨度逾2000元/平方米。
“这其实不能算是政府收购,而是政府和开发商签订了一个协议,为嘉定区的高端人才提供低价房源。”嘉定区政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保利家园此次专门提供了一栋高层与政府合作。而除了保利家园,新城股份的新城西上海项目也有参与此项协议。“这种合作不是一次性的,区政府会长期和一些品牌开发商保持这样的合作。”
而对于人才低价购房是否会对区域楼市产生影响,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不可能”。“首先,能拿到这批房子的人肯定是区里面的高端人才,数量有限。其次,他们拿到这批房子后,也有很多限制规定,比如对嘉定区服务不满一定年份,是拿不到完全产证的。因此,完全不用担心这批低价房会落入炒房者之手。”
曾经“人才公寓”仍批量空关
历史何其相似。在楼市同样低迷的2008年,浦东区政府也通过陆家嘴、外高桥、金桥等国有企业,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了在建商品房和存量房用作经济适用房、动迁配套房及人才公寓的房源。
“越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越有利于政府安排福利房和动迁房。”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认为,进入楼市成交低潮期后,政府进入市场收购或定购房源作为保障用房的例子会逐渐增多。然而,不知在上述人才公寓尚未被市场消化的前提下,国有资金是否还会继续出手增加“保障房”储备?
2008年11月22日,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中星集团举行了购房签约仪式。在签约3天后,陆家嘴集团以17918元/平方米的价格收购了中星恬园的36套房产,总价约7800万元。
之后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又以约2.7亿元的总价先后分3次团购了中星恬园的公寓。4天的团购总计成交约180套。而现在,中星恬园的售价已达32000元/平方米,涨幅近一倍。但这180套房源自去年10月份交房之后,便再无任何动静。
记者在中星恬园现场看到,小区内其他房源的业主已陆续装修入住,但当初被收购作为人才公寓的房源却依旧空关。对此,陆家嘴办公室姚建良表示,这批房源应该还是作为人才公寓使用,具体情况“还不知道”。“这是决策层的事,还没具体安排到下面的部门操作。”
无独有偶,在去年12月已交房的浦东唐镇保利金爵公寓小区外,记者也看到小区其他业主已陆续装修入住,去年被收购的部分房源,即1~7号楼却没有入住或装修的迹象。附近一家中介也指出,目前为止,并没有查到保利金爵被收购的1~19号楼的挂牌信息。
在张江阳光花城现场,记者才看到一些“动静”。2008年年底,位于浦东二号线广兰路地铁口的阳光花城三期164、165号两个单元于开盘当日即告售罄。该盘网上参考售价为13330元/平方米,但易居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这72套房源成交价为7647元/平方米,仅是参考价的57%。
熟悉阳光花城的21世纪不动产张江店经理戴军告诉记者,此前阳光花城被收购的房源已于去年12月份交房。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被收购的两幢大楼都无人居住,楼梯间的扶手布满灰尘,走廊的电灯也没有安装,整体环境和交房当初无异。
不过,在164号楼,记者遇到一位装修人员,他告诉记者,这两个单元是要装修成酒店公寓的,并不对外出售。对于装修完毕后如何运营,他表示并不知情。目前,阳光花城小区内二手房的成交价格为22000~23000元/平方米。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表示,2008年,政府主要出于“救市”的考虑,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在市场上收购商品房作为人才公寓。“当初可能并没有一个详细的安排。目前来说,公租房政策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这些国资背景的开发商可能考虑未来把这部分人才公寓拿到市面上作为公租房;而考虑到这些楼盘的价值已经翻番,国有企业拿这部分房子也可作为其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来保值增值。”不过,陆骑麟补充认为,此前不少土地出让中有5%的人才公寓或者中低价位住房,因此今年国有资金是否会继续在市场中大肆低价采购“保障房”,还有待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