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银行专家:中国经济增长来源悄然生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 02:47  金融时报

  在最近一轮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中,对中国经济“软着陆”的不确定性成为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上周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之后。对于投资者的上述担忧,与记者连线的几乎所有外资银行都认为过度了,他们预计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今年剩下时间将实现由政策驱动的“软着陆”。除经济增长数据外,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进一步对记者表示,中国增长来源可能发生的变化值得关注。她说,最新数据证实中国消费支出和出口稳定上升,而这正在缓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王黔预计,在今年剩下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上述趋势会保持下去。

  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推动中国实际GDP增速从2009年四季度的同比同比10.7%上升至11.9%的动力完全来自内需,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为负1.2个百分点。而最新数据则显示,中国的增长来源已经悄然生变:在对美国、欧洲出口大增(月环比分别增23.5%和18.9%)的推动下,中国5月份出口急升(月环比增13.0%),凸显出短期内发达市场强劲的总需求动力。事实上,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全球增长动力已从新兴亚洲转向了美国和欧洲,如最近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就出现4年来首次好于新兴经济体的现象。

  因此,王黔表示,如果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符合摩根大通的预期,即来自库存周期和财政政策的帮助减少但私人部门终端销售稳定,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净影响就不会像金融市场所担心的那么严重。据摩根大通的全球研究团队预计,随着来自库存周期的提振减弱以及刺激性财政政策的退出,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在2010年第二季度见顶于3.3%,2011年放缓至2%,但未来几个季度对中国出口至关重要的发达经济体私人部门的终端销售预计将稳定增加。

  从亚洲区内贸易来看,全球需求一直是一个主导因素。近年中国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进口一直与其机电产品的出口如影相随,反映了地区供应链的密切融合。不过,因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包括“家电下乡”导致中国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进口激增,全球需求对区内贸易的影响力受到很大削弱。不过,今年年初以来,其影响卷土重来。

  考虑到国内和全球前景的最新进展,以及对未来几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预期,王黔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的商品贸易仍旧会呈现稳定的盈余,称这将为人民币兑美元逐步升值提供基本面的支持。

  谈到市场存在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将造成中国出口下滑的担忧时,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过虑了。他说,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出口主要受到美欧日的需求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则很小。此外,中国的出口商品与欧洲的相比也不存在过多的竞争。这可能也是欧债危机后中国出口反而出现了两位数同比上升的原因。

  在内需方面,王黔认为,未来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可能继续放缓,预示着短期内商品进口的进一步放慢。

  而刘利刚对内需的看法则更为乐观。他认为,2010年中国的投资增速仍将保持强劲,因为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是一个两年的方案,其项目也基本平均分配在2009年和2010年。此外,很多大型基建项目的建筑工期也长达3至5年。中国政府也一直表示,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4万亿元的政策效果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不会突然消失而导致中国经济失去动力。”

  至于中国经济的风险,王黔认为,工业领域更加严峻的库存调整可能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威胁,需要密切加以关注。而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在没有紧缩公共投资的情况下,大幅紧缩信贷是主要风险,这会阻碍中国经济目前的低通胀型增长。如果继续如此,2011年的CPI增幅可能会远高于预期,从而对央行造成更大的信贷紧缩压力,让经济更加失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