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10年中国经济半年报 > 正文
□据新华社报道
过去几个月来,国内一些农副产品价格呈现出近年少有的急涨急跌现象。先是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一时间,“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疯”等成为流行词汇。
这种波动不但让百姓无法理解,各有关部门也就此作出了天气变化、游资炒作等相异的解释。不同解释的背后,凸显出当前国内一些产品价格波动的复杂面貌:在气候、供求等常规影响因素外,货币推力乃至政策的变化,都对物价波动产生重要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些商品价格急涨急跌的乱象迷局。
价格上涨四处冒泡
专家指出,物价暴涨不排除资金炒作这一货币因素,这正是大蒜、绿豆价格暴涨的一大原因,使本轮商品价格上涨呈四处冒泡的特点,当天气转好、炒家资金撤离后,又加剧价格下跌。
“按下葫芦浮起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撰文称,这是去年过多的货币投放到经济领域的表现,“就好比饭吃多了,消化不了,不是肠塞肚胀,就是胃疼腹泻。 ”
在菜价等农副产品价格波动之时,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类价格也呈现出新走势。近一个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一些热点区域房屋租赁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店面租金的涨价,增加了商家的经营成本,不少商家通过提价来化解成本,这导致了一些热点地段日常服务价格的上涨。
此外,煤气水电等价格也存在上涨的趋势。渣打银行经济师李炜判断认为:“未来食品对物价上涨的作用在逐步缩小,服务等非食品上涨对物价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加。 ”
肉类或接过接力棒
虽然国家统计局要到本月中旬才会发布6月份的物价指数,但已有不少专家预计6月份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会在超过3%的基础上继续维持高位 (3%是政府划定的全年CPI涨幅的红线)。人们担心:去年货币的高投放,今年会否迎来通胀时代?
“不能因为货币增多就判断说一定会出现恶性通胀。”长期对物价问题进行研究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广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最近二十年股市、楼市等资产市场成为吸纳货币的蓄水池,超发的货币会集中在资本市场,不一定会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 ”王小广判断,从粮食稳产、货币回落、产能过剩等抑制通胀的几大因素看,引发通胀的力量正在减弱。
不过,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寻底可能使得物价的压力仍难以减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说,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寻底使得企业的成本压力有所减轻,但更多仍是环比,从同比来看,相对于去年的大宗商品价格价位,今年的商品价格仍表现出了上涨的态势,价格传导到下游的压力依然较大,而另一方面,由于在增加农民收入等政策方面的支撑,预计食品方面的价格也会维持在高位。
业内人士表示,在食品价格方面,虽然随着天气状况的好转,上半年影响物价指数较多的蔬菜价格预计将会逐步回归正常,但肉类价格很可能接过“接力棒”令食品价格维持在高位。“尤其是猪肉,由于受制于生猪存栏数的波动,其价格很可能在下半年达到高点。 ”业内人士指出。
防止价格行政干预
“一个新因素值得关注,就是工资的快速上涨可能对物价产生影响,从而推高通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这为下半年通胀风险增添新变数。
王小广认为,未来更要警惕通缩的风险。“去年刺激经济的措施带来了产能的扩张,如果过剩产能不能通过出口得到消化,就会加剧国内的产能压力,持续推低价格,产生通缩的可能。 ”
另外专家称,也要防止价格行政干预引起市场的波动,助推暴涨暴跌现象。 “价格涨跌有自己的周期,市场往往对其有自动的调整和反应,有时对价格行政干预,短期内解决了问题,但却可能给日后的暴涨暴跌留下隐患。 ”王小广说。 (此前的7月1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已决定在价格监督检查司设立市场价格监管处、反价格垄断处,统一负责全国市场价格监管。 )
“本轮物价上涨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格外关注,主要是百姓对价格上涨承受力在变弱。通胀预期上升的背后,是百姓对收入水平徘徊不前的担心。”王小广说,“这就需要认真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短贫富差距,增加劳动者工资收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