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渗透基层粮库求生:两个粮食系统的纠葛(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2日 01:48  中国经营报

  因此,县级粮食局如今握在手中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审批针对粮食购销企业发放的粮食收购许可证,但实际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没有粮食经营许可证也在经营,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监督查处力量,所以很难杜绝。”他说,至于这些年活跃在农户和粮库以及粮食加工企业之间,担负着重要的粮食流通前端环节的粮食经纪人们,则大多是自发形成的群体,也就基本无需监管。

  “现在除了县粮食局还掌握着我们的人事权,其实业务上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一位县级国有粮库的主任告诉记者。

  调查三

  两个“粮食系统”的纠葛

  伴随着基层粮食局系统的不断式微,是在国内粮食流通领域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储粮系统(全名为“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系统依靠国家财政和农发行贷款资金的支持,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

  这些年国家出于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目的所实行的托市收购、临时国家储备政策等,其执行主体均是中储粮系统。

  到现在,不断壮大的中储粮系统和地方粮食系统之间的利益纠葛越来越深,双方争夺的正是原属地方粮食局管辖的各级地方国有粮库,而这场争夺,中储粮始终处于上风,它似乎赢定了。

  地方粮库的中央依靠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中储粮系统已经陆续上收新建了几百家直属库,但是其收储能力毕竟有限,所以若要执行托市收购和国家临时收储任务,并不能完全依赖自身的系统完成,还需要地方的国有粮库代储,这客观上也为各个基层国有粮库带来了其依赖的一部分收入。不过,在储存费用上,由于农开行的贷款资金和收储费用都是以中储粮的直属库的名义申请和下拨的,基层代储的企业由此会被扣去一部分,但即使这样,这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稻草。

  沧州泊头国家粮食储备库就是依靠4万吨左右的代储任务每年得以有一百多万元的收入,而这一部分已经占去了其过半的库容,剩余的库容他们会用来做自负盈亏的经营,“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储备可以保证生存,而贸易则主要用来发展。”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地区级的国有粮库,曾经在整个河北省都名列前茅,但是随着中储粮系统的不断壮大,其在沧州以及泊头都新建了自己的直属库,其中沧州直属库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泊头国家粮食储备库,“他们没有我们这种老库所承受的沉重负担,一切都是轻装上阵,还有农发行和国家财政的支持,肯定比我们滋润啊。”那位负责人说起来显得有些不平衡。

  因目前粮库的负责人于鸿运对粮食贸易经营有自己较为丰富和先进的经验,这家粮库的生存状况比起县级国有粮库要好很多,“我们的经营状况在整个沧州地区来说都是比较好的。”

  不过,一个坏消息是,中储粮系统正在加紧提高其直属库管理中央储备粮的比例,也就是说,之前交由地方国有粮库代储的中央储备粮比例将逐步缩小,上收到其直属库中。这对于众多地方粮库来讲无疑是一个噩耗,其重要的生存依托将会失去。

  地方利益受损

  记者得到的一份中储粮总公司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直属库库内储存管理中央储备粮工作的通知》表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全系统直属库库内储存中央储备粮已占中央储备总规模的65.64%,而根据2010年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中储粮系统在今年6月底前实现70%的中央储备粮储存在直属库库内的目标,力争3~5年内完成100%中央储备粮储存在直属库库内的最终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储粮又要将一批地方国有粮库上收为直属库,地方粮食局对此颇为不满,“他们所上收的大多是在1998年到2001年期间由国债资金建设的地方国有粮库,但其实这些粮库的建设地方的投资也不小,普遍给予了配套的优惠措施,比如土地划拨和税费的减免。而现在他们要无条件地收上去,如果不交就要求地方掏租赁费,可以直接从中央通过其下拨的仓储费用中扣除,所以地方政府也没办法。”沧州市粮食局一位负责人说,他认为这是中央和地方利益的一种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没有考虑到地方的利益。”

  “目前泊头富镇粮库原来承担的1500万斤代储任务就被上收到直属库了,其生存会更加艰难。”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这一趋势的发展将对如泊头国家粮食储备库这样的地市级粮库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储粮系统正在发展成为另一个粮食局系统。”一位地方国有粮库负责人这样评价说。

  随着中储粮系统越来越壮大,两个系统之间的利益纠葛正在变得越来越直接。记者在沧州吴桥采访时了解到,中储粮正在和县粮食局就上收其下属的三个县级粮库进行谈判,“他们之前上收的是国债资金建设的粮库,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现在要上收的是县有粮库,他们可都是地方的资产,他们要求只上收土地及固定资产,人员、负债什么的通通不要,这怎么能行呢?”一位县粮食局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中储粮之前曾要将河北省两个地方粮库上收,但河北省政府没有同意,原因很简单,“都收上去了,还要地方粮食局干什么?”一位知情人士说。

  但对于各个粮库的负责人和职工来说,能够被上收为中储粮直属库,无疑是最为保险的,他们大多还是希望能有国家财政和农发行贷款来撑起一片生存无忧的天空。

  中储粮的未来

  其实,当初中储粮的诞生就是中央上收粮权意志的体现,凭借着国家财政和农发行贷款的支持,其不断地膨胀壮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目前,中储粮已经成为中国粮食流通市场上最为重要的决定力量。连续7年的粮食丰收,再加上国家不断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使得中储粮的直属库以及各地的代储库中堆放着充足的粮食,尤其是2008年东北地区的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以来,使得东北库容捉襟见肘,需要把相当数量的粮食移库到华北、华南等地,现在河北的黄骅、南皮、吴桥等很多的基层粮库就在承担移库粮食的代储任务。

  “通过他们,这些年国家储备粮的管理方面确实要规范多了。”德州市粮食局副局长王建民说。

  不过,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此战略性任务的中储粮毕竟是企业,其遵循的仍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近些年来其经营的冲动越来越难以抑制,不断寻求向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旗下已经有东莞油脂、圣湘米业、黑龙江米联等从事粮食加工的下属企业。

  2009年7月25日,中储粮三河米业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储粮以“国家队”的姿态,开始介入米业市场,其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是别的企业无法比拟的,“由中储粮总公司统一安排黑龙江分公司,每年专供30万吨黑龙江原产地优质水稻。”当时的宣传资料中这样写道:中储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服务宏观调控,面向市场,先行一步,在抢占京津粮食市场制高点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对完善储备调控功能、保证国家“米袋子”安全、避免重蹈“油瓶子”覆辙具有战略意义。

  不过,某中储粮直属库主任告诉记者,虽然从两年前就开始研究自主经营的问题,但是终究因为限制太多而进展缓慢。

  据悉,现阶段中储粮的加工企业所需要的粮源并不是以市场价购得的,而是以其管理的中央储备粮为原料直接加工,再按照市场价格出售,“这中间的利润可能并不丰厚,但至少可以部分解决储备粮过多、难以顺价销售出去的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记者说。

  按照李国祥的观点,由于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又有国家财政和农发行贷款的支持,旱涝保收,中储粮系统存在着效率低下的弊端,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必须实行顺价销售的原则又使得市场和产业界不协调,顺价遇阻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家财政也会因此背负巨大的包袱和压力。“但如果不实行顺价销售,允许其按照市场价拍卖国家储备粮,又会带来腐败的空间和监管的难题,这都需要进一步来研究和解决。”李国祥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