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发行频频破发 定价或是改革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09:33  中国广播网

  统计显示,上周8只新股上市,5只当日破发。大比例的“破发”,既说明了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也反映了新股定价科学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重优化微调,进一步完善保荐制及发审委制度,提高定价科学性和融资效率成为下一步继续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重点。

  市场化是改革方向。一年前,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市场化方向,促进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注重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重视中小投资人的参与意愿。在随后的IPO中,证监会进一步淡化了对新股定价的窗口指导。

  从目前情况看,新股发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要求逐步落实,达到了第一阶段改革目标:一是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二是网上发行冻结资金量减少;三是股份配售向有意向的个人投资者倾斜;四是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大幅下降,一二级市场价差明显缩小;五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履职尽责意识逐步提高,角色定位逐渐清晰。

  不过,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即上市公司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以及频频的“破发”,逼迫新股发行制度继续改革。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基本路径仍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其中的核心是定价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定价科学性和融资效率呢?

  第一,改革保荐制度,核心是“强化保荐责任”。目前承销商存在为发行人考虑多、为投资者考虑少的情况。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加强保荐机构的内部控制。据悉,《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已经拟定,将很快发布实施。力求通过改革,促使保荐代表人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在经营活动中维护买卖双方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

  此外,在定价过程中,询价机构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钱,不能唯利是图,要理性定价,切实担负起对定价、对市场、对小投资者的责任。

  第二,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其核心是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市场深度和广度,解决制约我国市场发展的层次、品种等结构问题。具体而言,在优化市场结构方面,一是积极推动境内大型企业和优秀中小企业发行上市;二是积极推动红筹股公司及其他类型境外公司A股上市;三是研究推动场外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挖掘市场潜力,促进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

  第三,完善发审委制度,提高发审工作透明度。自1993年发审委创立至今,发审委制度对于把好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强化对发审委的监管,通过明确审核标准,意在把新股发行过程中自由裁定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此外,还应优化发行条件及程序,提高融资效率。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修订一系列涉及发行方面的法规,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

  新股发行体制涉及面广、影响大,进行改革和培育机制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取得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进程的更大进步。(申屠青南)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