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耀斌 北京报道
“国十条”后,备受期待的地方房价调控实施细则出台并不顺利。
被认为有示范意义的北京,4月28日传出当日上午公布京版楼市新政。如若成行,这将是第一个紧跟中央政策的大型一线城市。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直到当天晚间依然未见有消息公布。
《华夏时报》记者在当日向北京建委知情人士求证时,得到的答复是:并无此事。随后,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公开辟谣:4月28日发布细则的消息源自北京市住建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徐志军所持的“正在抓紧制定北京市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的观点。
但仅仅过了两天,4月30日下午,刚刚辟谣的京版楼市新政却又突然出台,内容除了增加供给、加大保障力度外,在抑制需求环节首次明确个人售房在计征税款时的限制,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限购上的表述是“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一套商品住房”。
房地产人士分析认为,北京在限购套数上一步到位,将给即将陆续出台的其他地方细则做出表率。
京版的示范意义
京版调控新政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示范。
“作为首都,北京要综合实际情况,其出台的地方细则具有示范效应。”我爱我家副总经理胡景辉分析认为。这与本轮房地产调控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极度吻合。
面对疯涨的房价,国务院4月17日公布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又称“国十条”)中特别指出: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这意味着,维护房价稳定已被纳入党纪国法的考核体系。“已经超出了房地产领域,中央政府在调控房价上不惜动用行政手段。”一开发企业总经理如是评价。
但作为北京,则是今年第二次出台房地产调控细则。
由于房价涨速过快,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中央相继出台的“国四条”、“国十一条”,各部委陆续出台的文件、措施,开启了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一轮房地产调控。
在全国两会前即2月23日,北京市政府下发“京版十一条”,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当时北京的房价已经到了畸高的水平,其核心区域的房价和市民的收入比达到22∶1,已明显高于东京等其他国际大都市,而且北京等城市的住房绝对价格水平已超过了美国、日本。
“京版十一条”被解读为囊括了“国十一条”涉及的所有内容,其中包括增加供给、清理优惠政策、打击投机、规范市场秩序等。
然而,两会刚一结束,北京立即出现三个地王,继而引发北京乃至全国房价的新一轮暴涨。随后,中央相继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措施。从4月17日国务院公布“国十条”授权地方政府有权“限制购买”,再到4月19日住建部下文“未取得预售许可项目不得以认购等方式收取费用”,重磅炸弹连续抛出。
“接下来主要靠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相应政策。”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
作为房价调控的重点城市,北京成为关注的焦点理所当然。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解释称:“仍担心承担过大的压力。”
尺度严厉 执行存疑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北京不愿意过早公布调控新政的原因和不会在“国十条”的基础上有多大突破有关。
据分析,京版调控新政会严格执行“国十条”的规定,即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遏制投机性炒房行为以及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关于贷款和许可方面的限制性规定,这一点也得到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的公开承认。
记者翻阅北京新出的十一条看到,在抑制需求上,一是严格执行首套及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的要求;二是暂停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以及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发放贷款;三是采取临时性措施限定新购房套数,规定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四是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和个人售房的征税管理。在增加供给上,今年政策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其中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50%以上等。
一位接近官方的开发商表示,恐怕实施中难以突破,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很难在调控上把握度。“松了,既起不到调控的目的也无法和中央保持一致;过于严厉,则担心房地产量价齐跌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边是中央的利剑,一边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地方政府左右为难。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国十条”新政特点之一就是将控制房价的任务交给地方政府。下一步,省级政府要与住建部签订责任书:第一份责任书是稳定房价的;第二份责任书是保障房建设的。
而在“国十条”出台后,住宅交易量的萎缩也让地方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担忧。“一旦需求和投资被过度限制,房地产企业很可能会重新上演2008年不投资、不开工,土地卖不出去、市场供应萎缩的情形。”上述房地产开发商认为。
从不久前出台细则的青岛来看,青岛的“十四条”在调控力度和操作性上均没有突破“国十条”。比如在如何限购家庭第三套房、社保证明和完税证明如何提供的操作上,并没有更多的细节要求。
据《华夏时报》了解,其他省份更多持观望态度。“出台细则很容易,关键在于执行。”陈国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