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强政策协调呵护全球经济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04:30  经济参考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春季会议、二十国集团(G 20)财政部长及央行行长会议最近几天在美国华盛顿密集举行。无论哪个会议,主要议程都离不开判断世界经济形势、讨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以及重建国际金融秩序。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及二十国集团23日发布的联合公告看,世界经济目前的复苏进展要好于此前预期,但面临的风险仍不容忽视,这就特别需要各国在经济政策上加以协调,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复苏局面,同时进一步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进程。

  G 20在联合公报中强调说,目前各地区的复苏进展出现分化。IM 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24日也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不平衡的局面依旧存在,亚洲地区复苏速度更快,而欧洲、日本则相对落后,世界经济还面临着失业率高企、主权债务负担增大以及新兴经济体热钱流入引发资产泡沫等挑战。

  正是经济复苏步伐有快有慢,决定了各经济体在很多问题上难以像应对金融危机时一样齐心合力。

  在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策略方面,二十国集团成员虽在去年9月举行的匹兹堡金融峰会上表示要保持政策持续性并协调退出策略,但去年10月澳大利亚加息,最近印度又提高利率,显然全球在退出策略上已很难做到协调一致。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国际金融秩序重建问题上意见相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配额和治理结构改革的问题上,各国之间的分歧是导致国际主要金融机构改革迟缓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金融监管改革方面,欧美之间的分歧使监管制度难以统一。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执行的财政货币政策存在着将危机转嫁给别国的嫌疑。以美国为例,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对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美元泛滥,美联储持续的低利率政策还促使套利交易在全球盛行。对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美元资产贬值和大量套利资金涌入,造成国家外汇资产缩水、出口贸易下滑、资产价格上涨。新兴市场国家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其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都将受到影响。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前不久在一篇题为《面向多极化世界,实现多边主义的现代化》的文章中表达了他的担忧:随着对危机恐惧的消退,合作的意愿也会消退。从当下形势看,随着金融危机威胁逐步消退,各经济体间因为利益关系引发的争端正在增加,与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相比,目前国际间的合作确实存在着弱化的趋势。

  在上述几个重要国际性会议中,很多与会者都发出了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的呼声。他们认为,后危机时代,只有强化各经济体之间在政策上的彼此配合与相互关照,才能维护世界经济稳步、健康的复苏,才能推进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进程。

  IM F总裁卡恩就强调说,为了应对一系列挑战,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注重政策协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4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二十一届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担责任,特别是加强宏观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和前瞻性,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出席G 20会议的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发言时也说,发达国家实施“退出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各国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包括通胀和主权债务在内的风险。

  提高IM F可信度,重新分配投票权,是各经济体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问题上加强合作与协调的重要一步。

  根据去年通过的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的份额和世界银行3%的投票权将重新分配给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但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出两项权重增幅应分别提高至7%和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的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24日承诺,将敦促IM F加快自身改革,并敦促IM F各成员切实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委员会在会后发布公报说,委员会将敦促IM F对配额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该机构的可信度以及效率。公报称,委员会将要求IM F所有成员尽快批准2008年关于配额和投票权的改革计划。委员会还承诺将在2011年1月前完成对新的配额改革计划的评估。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表示,美国支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进行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配额和发言权。盖特纳说,美国一直致力于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理架构,以便使其“反应全球经济现实”。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