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
英国大选电视辩论的第二场,三位辩手登场时身着的西装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领带颜色。代表工党的英国首相布朗、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以及自由民主党领袖克莱格的领带颜色分别是大红、深蓝以及金黄。正如鲜艳的领带点亮了颜色有点单调的西服,英国大选历史上的首次电视辩论则刺激了选民的神经。
有的人认可“辩论”这种形式,认为理越辩越明,此外,在辩论中可以观察辩手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他们为辩论所作的准备工作是否充足;有的人则不太倾向辩论,理由是辩论最终会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困境,而世界则是多元的。此外,还有一个疑问:会说的人就一定会办事吗?尽管不同的人对辩论的看法各异,然而它的可取之处也很鲜明:在有限的时间内直接碰撞,火花四溅。
《泰晤士报》刊文《大选变得非常有趣》称,若说第一场辩论的基调是紧张,那么第二场辩论则变得随心所欲,且论题广泛,碰撞激烈。欧洲议题不可避免地制造了最为激烈的辩论。布朗在第二场辩论时称:“卡梅伦反欧,克莱格反美,这两人不谙世事。”综观整场辩论,卡梅伦态度诚恳、言辞流利、言之有物;布朗恰似大发雷霆的老政客,决心掌权;克莱格躲躲闪闪,迂回前进。
一场辩论虽说无法决定一届大选的结局,但足以用来为大选走势把脉。每个辩手的状态和临场表现反映了各自党派的当前处境。卡梅伦的言之有物,体现的是保守党志在必得;布朗的“大发雷霆”,显现出工党失势后的满腹焦虑;克莱格的迂回前进,展现了自民党“四两拨千斤”的战术。
辩论可以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热闹,但它无法掩盖内容上的欠缺。有漏洞的辩论也许更有回味和思索的空间。《卫报》刊文《国防政策受“三叉戟”所困》称,辩论中最令人诧异且最令人失望的是,布朗宣称有关三叉戟导弹系统需要被替换的问题是对英国安全的威胁。此导弹系统是在美国的协助下专门针对苏联的导弹防卫体系。如今,自由民主党建议该导弹系统被替换,尤其是要精简核武库。对此,工党和保守党均称被“雷”倒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文《领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英国在全球的地位》称,针对英国如何确保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突出地位问题,即便在第二场辩论的末尾,也没有人为此开出“药方”。一场事关外交的辩论很快让位于内政,进而导致了更为激烈的“冲突”。英国的国际作用在三方面遭遇非同寻常的压力: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在G20中的角色;面对恐怖分子、海盗等一系列威胁时,如何准备实施干预和保卫英国安全利益。
抛开内容上的瑕疵,英国大选在形式上的历史性突破值得品味。当三位分量十足的辩手站在台前,没有事先准备的演讲稿用来照本宣科,所有尴尬、镇定与得意统统暴露在公众眼前,透明的魅力由此体现。□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