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历史沿革(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6日 17:38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钱江生化

  稳扎稳打的老牌生物农药企业钱江生化在资本市场的航行中遭遇到了大风大浪。公司2008年全年营业收入3.78亿元。净利润-7740.96万,同比下降338%。每股收益-0.283元,同比下降339%。钱江生化2008年营业成本总计仅增长0.68%,营业收入总计减少9.23%。

  当然,这样的亏损是属于政策性亏损,而农药作为农业生产必备材料,出现亏损的局面,将导致公司减产,最终导致今后价格的飞涨,对此,我们不仅要看到今年经营的困难,要看到它的农药平均收益应该是稳定的,目前国内市场上,与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份额较小,公司主业迅速扩张相对较困难。

  星巴克

  2008年7月,星巴克公司宣布将关闭美国本土600家分店,并准备在未来9个月里裁员1.2万人。2008年8月初,星巴克公司发布的2008财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显示,该公司净亏损670万美元。

  星巴克的困境,或许因其一味地追求利润、追求更大规模的商业现金流规模、加密连锁店布局导致成本浪费所致。但细观起来,也与其转型慢、忽略了市场需求有莫大关系。其实,星巴克还有其赖以骄傲的地方,它的品牌、服务还有它的模式,这都是其反守为攻的资本。但是真正的强者是应市场而生的,如果继续忽略市场需求,任隐患继续扩大,那么后果只能是为自己的错误来埋单。

  王老吉

  让王老吉深陷“配方门”的是一种叫做“夏枯草”的植物。夏枯草是王老吉凉茶饮料九大配料之一,其实王老吉作为一个有170年历史的老企业来说,值得骄傲的就是其独特的配方,但是其疏忽就在于,已经因为夏枯草受过两次风波侵袭的王老吉居然没有采取一点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和预测是为企业服务的,风险是指一切不确定性。企业风险就是公司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名誉风险、执行风险,而且包括公司的战略风险。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这些风险并设计风险的管理方法和组织结构,其目的是将无法预计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公司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而王老吉就是疏忽了这一点。

  国航、东航、南航

  2009年初,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包揽了全球航空企业巨亏榜前三名。面对巨亏,三大航空集团内部也在查找原因,有人认为,是机票卖得太便宜了;有人认为,曾经利益丰厚的航油套期保值业务是将三大巨头拖入泥潭的罪魁祸首;还有人认为,金融危机限制了商务旅客出行,这让刚刚经受过高油价煎熬的航空公司雪上加霜。三大航总亏损总额达到280亿元。

  中国国航公告称,公司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扩大到68亿元。针对国航的套保巨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国航套保巨亏脱离了单纯的套保规避风险的原则,偏离了轨道,参与到与市场对赌方向的投机活动中以博取超额收益,因为方向判断失误而落败,这是巨亏的直接原因。当年的东航曾似羽翼丰满的雄鹰,但在2002年被行政性要求整合收购云南航空、武汉航空等区域航企后,东航就成背包的鸵鸟了。2008年南航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20.73亿元,其中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达18.84亿元。南航燃油套期保值出现巨亏,是其内控失调的主要表现。

  案例之三:改进内控 中海运集团严防“资金门”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运集团)是中央直接领导和管理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之一,但是由于中海运集团内部控制上的欠缺与薄弱,酿成了一桩中国航运界罕见的财务丑闻。

  2008年1月31日,中海运集团接报,驻韩国釜山公司大约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巨额运费收入及部分投资款,被公司内部人非法截留转移,分成一百多次逐步挪出公司账户,主要涉案人员、中海运集团韩国控股的财务部负责人兼审计李克江在逃,俗称“资金门”。

  此案发生以后,国资委表现出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深切忧虑,迅即向包括中海运集团、中远集团、五矿集团等多家在海外设有分公司的大型中央企业发出通报,希望强化内部控制,消除资金失控的隐患。

  下面将从中海运集团的内部控制出发,分析其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以及中海运集团对内部控制的改进与反思。

  一、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最权威的内部控制研究机构COSO提出,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由于五要素的框架相对较为成熟和稳定,以下将采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一分析工具,探讨中海运集团釜山公司的财务丑闻。

  (一)控制环境问题

  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管理层的态度和治理结构更是定下了内部控制的基调。值得关注的是,中海运集团自2006年6月起,就曾将所获得的银行短期贷款近25亿人民币违规进行股票投资。2007年被查出,受到银监会通报批评,国资委也在当年对公司予以降分处理的通报。釜山公司“资金门”的反复再现,昭示着中海运集团管理层在内部控制态度上的漫不经心。再从治理结构看,中海运集团所有驻海外的财务体制,是控股公司掌控下属企业的全部财务和资金结算。权力的极度膨胀与自由放任,意味着海外公司的若即若离,为资金失控埋下了巨大隐患。

  (二)风险评估问题

  风险评估意味着分析和辨认实现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把风险看作是负面的因素,有利于专注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航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是运费收入,而行业内的收费标准各有不同,现金流的出入大是行业特点之一。比如从天津中转釜山到芝加哥的运费,大约一个4尺的集装箱柜就在3300-3700美金,每次交易的现金流也很大。分公司贪污公款,主要是通过提高费用;或者把产品低价(运货价)售给客户,然后从客户处收取好处。如果分一百多次转移,而又缺少仔细审查,的确很容易被忽略。

  (三)控制活动问题

  控制活动是旨在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为内部控制的核心。以最典型的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分离为例,要求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六权分离,实现职责分工牵制。而釜山公司案的焦点人物李克江,既为中海运集团韩国控股的财务部负责人,又身兼审计之职。俗话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自我复核和检查可谓是犯了内部控制的大忌。从行业经验来看,釜山公司案也不可能是李克江一人所为,而是有其他财务人员或者外部供应商的配合。此类事件的发生,亦暴露出中海运集团对海外分公司资金结算体制上的风险控制不足。

  (四)信息与沟通问题

  信息与沟通旨在取得及时、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内部控制提供条件。中海运集团全面介入自查,是在釜山公司涉案人一百多次转移大量资金得逞之后才开始的,但此时巨额损失已然酿成。尚处于第一次“资金门”余悸中的中海运集团,本应培养出在最短时间内针对事件的起因、可能趋向及影响作出预测,并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遗憾的是,从这种“慢半拍”式的信息与沟通中可以看出,中海运集团没能在此方面作出实质性的改进。

  (五)监督问题

  监督着眼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作,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从行为论的观点来看,监督可以促使各层次的职员自觉地遵守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要求,并认真有效地工作,从而促成企业目标的实现。像中海运这样的大集团在海外设立的公司,如果是全资子公司,通常都采取独立核算制度,只需要报年账或者大账,不需要报明细账,有些公司甚至连现金流都不用向总部汇报。如果没有涉及到上市公司,一般也不会有总部对海外分公司进行定期内部审计,这就导致了海外公司存在做假账的可能性。中海运集团的内部控制之所以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与其缺乏常规性的、相对独立的财务审计和监管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六)内部控制的改进与反思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