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变地方政府高房价、高地价融资模式的策略上,中央政府应当为地方大部分债务买单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3月17日,世界银行在《中国经济季报》中指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在面临两个风险:以房地产泡沫为标志的资产价格过高,以及地方财政困境。
这与刚刚闭幕的中国“两会”议题重点相契合。不过,相较于两会代表对央企“地王”的归咎,世界银行更为偏重中国政策制定者在处理上述风险上所面临的挑战:自2008 年底以来,地方政府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支出压力大为增加,由于今年货币政策可能收紧,地方政府不得不在融资平台上,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的砝码。因此,房价下降将使地方财政出现紧张,进而引发银行不良贷款的攀升。
针对这个“悖论”,中央政府应当明确市场经济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世界银行指出,地方大部分债务由政府买单,此举虽然大大增加政府的正式债务,但是基于中国是个顺差国家,同时财政状况良好——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相比格外突出,因此中央政府足以承担这些债务。
不过,世界银行并不否认在当前财政体系下,地方政府追求高房价、高地价融资模式的行之有效。基于更为长远的考虑,世界银行建议,对政府间财政体系进行改革,通过物业税或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安排,使地方政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使收入多元化,才能从源头减少地方财政对于土地出让融资的依赖。
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指出,决策者以及市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问题的担忧,应当将对市场泡沫的担忧与对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的担忧区分开看待。“实际上,这两种担忧要求的政策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针对市场对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担忧,在减少地方财政土地出让依赖以外,世界银行特别提及了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而当下的资产泡沫潜伏,恰恰由于利率大大低于有形投资、房地产、土地和股票的预期回报率。
不过,鉴于“两会”期间决策者对2010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定调,提高利率这一对资本市场严厉的“处罚”落地尚需观察。“如果决策者仍然担心对利率敏感的资本流动,那么加强汇率的灵活性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世界银行指出,通过将汇率升值及贬值的双向风险引入,这种灵活性将为根据国内需求调整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空间针对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的担忧,世界银行指出,应当通过可预见的、以法规为基础的政府支持框架来解决。这应该通过专门的政府支持项目,而不是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干预来实现。政府支持可以采取补贴或提供公共廉租房的方式进行。“这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