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困境再次引发业界关注。记者昨从中国大豆协会证实,该协会已研究了行业现状材料,并将之和解决方案建议提交给有关部门。由于对进口大豆的高依赖度,国内对大豆产业并无话语权。随着国际大豆价格的起伏,国内为支持大豆产业发展而执行的大豆临时收储以及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黑龙江大豆协会人士表示,国家的补贴等扶植政策也是渐进性的,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稳定并提高大豆产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进口转基因大豆有所应对。
大豆协会提交“自救”方案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对媒体表示,本次上报的内容主要是促进我国大豆企业做大做强,降低对外依存度,建立自主定价体系,形成自主品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预计将超过120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015万吨,以及去年四季度的1019万吨。黑龙江大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口大豆价格有优势。一方面美国大豆增产,据了解,美豆增量超过1000多万吨,而我国的大豆减产,总量估计不过1500万吨。也就是说,四个月的进口量就相当于国内全年的产量。刘登高认为,政策制定应从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来考虑。“包括贸易、投资、产业政策都须综合考虑,并且放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他建议大豆产业的发展应列入“十二五”规划,“毕竟,大豆产业背后涉及到的是4000多万豆农的就业及粮食安全。”
困局短期难改
2008年,面对国内外大豆价格的大幅下跌为维护农民利益,国家在东北实行大豆政策性收储措施。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扶持政策,对国产大豆实行敞开收购,并对参与东北大豆收购的企业给予每吨160元的加工补贴。但是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内外油粕价格节节下调,油厂利润不佳,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有补贴也是亏损,对于临储收购热情不高。黑龙江大豆协会上述负责人表示,国内大豆产业的问题多年累积,不可能马上解决
本报记者 王海艳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