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量求工者突然消失 东莞遭遇另类民工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8日 03:13  21世纪经济报道

  钟良

  1月6日,东莞火车东站。北方的大雪还是挡不住李飞返回湖北老家的脚步。在成批像李飞这样入莞务工的外来人员中,大部分人表示春节过后,不会再回珠三角打工。

  借助千万个李飞,东莞GDP一路狂飚。

  对东莞来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的GDP,如今却成了摆在东莞主政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二十多年来,东莞的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东莞GDP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为14%。

  2009年,东莞政府制定的GDP目标增速为10%。但是,如今这个数据也不能保住——2009年东莞GDP预计达到3760亿元,增长5.3%。

  “有单不敢接”

  “我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二季度,可是现在却招不到足够的工人了。”赵德民站在他位于厚街镇的工厂二楼空荡荡的厂房里,面对着落满厚厚灰尘的缝纫机对记者说。

  东莞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去年12月23日,来自广州、深圳以及东莞三地的17家外贸精英企业参加了在东莞举行“2010 年广东外贸企业抢抓订单调研座谈会”,与会的多家东莞港台资企业普遍表示,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并不担心订单问题,但目前“有单无人,有单不敢接”的现象较为严重。

  该负责人称,那次座谈会定的主题为抢订单,但与会的大型重点外贸企业更多的是反映工人不足。“与会的多家制衣企业称订单排期已排到明年中,不过他们的用工缺口却十分巨大。”

  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鸿光表示,目前公司的劳动力缺口在8%,根据他的预测,明年缺口将达到10%。东莞富鸿五金厂董事总经理张德杏也表示,由于面临较大缺口,往往是“有单不敢接”。

  东莞凤岗镇劳动部门日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期该镇企业登记的用工需求量达到3万人,其中以普工居多。为解决用工缺口,该镇近期将安排40家企业前往湖南、广西、江西以及湖北4个劳务输出省份现场招工。

  另类民工荒

  让赵德民疑惑的是,几年前还大量蜂拥在工厂门前的求工者,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当前东莞的‘民工荒’为历年之最,几乎所有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大客户都呈现用工缺口。”东莞市中心人才市场副总经理郝荣介绍,尽管采取了加强与湖南、广西、江西等周边劳务输出大省合作等措施,但成效似乎都不大。

  本报从东莞市劳动局了解到,近期东莞曾通过12月劳动力市场的数据了解年底企业的缺工现状。以往临近过年,12月的求人倍率应该开始回落,一般为1∶1.4(1个人对应1.4个岗位)左右,但目前的求人倍率却出现异常高峰值,迫近1∶2。

  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虽然有了‘新莞人’的身份,可是还是游离在这个城市之外。到了结婚有了小孩以后,身份一直都被边缘化的感觉更加深刻。”李飞表示,没有当地户口,不仅没有各种社保福利,小孩上学,至少比当地家庭多缴几万元的借读费。

  让李飞们不再返回珠三角务工的另一大诱因是各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加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红火给予他们在老家挣钱的机会。“在老家,一个建筑小工每天也可以挣到60元到80元,比背井离乡打工挣的还要多。”

  湖北省劳动部门人士介绍,随着中央扩内需政策的系列出台,内地出现的新增就业机会,留住了大量长期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

  郝荣还认为部分打工者自主创业、长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适龄劳动人口逐年下降等也是此次民工荒“另类”的原因。“东莞解决用工缺口问题最主要的办法还是要靠产业结构调整,要彻底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集聚的现状。”

  备受关注的东莞入户政策一直面临着“欲引不进、想进不引”的尴尬局面。2009岁末,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该市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表示,2010年东莞要进一步放宽企业人才入户政策。

  “东莞总人口1000多万,户籍人口只有173万。很多人才尽管没有东莞户口,但他们在东莞工作了很多年,事实上已经扎根东莞了。对于一些优秀的工人,应该放宽条件,让他们入户,解决他们的小孩入学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在社会转型方面,这是刘志庚一个月内第二次谈到放宽入户政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