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瞭望总编辑姬斌谈财经国家周刊创刊大背景(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22:02  新浪财经

  《财经国家周刊》追求高品质的财经资讯

  主持人权静:听姬总说起杂志的时候,殷切的希望像孩子一样,如果比作孩子的话,《财经国家周刊》已经不是长子了,在之前您带领创办过《瞭望东方周刊》,4年前还有《瞭望》新闻周刊的改彩,给我们讲讲新的这本《财经国家周刊》,跟之前那么多刊物有什么不一样?都是孩子的话,这本又想培养什么样的?

瞭望周刊社总编辑兼《财经国家周刊》总编辑姬斌
瞭望周刊社总编辑兼《财经国家周刊》总编辑姬斌

  姬斌:这本杂志的分类特征更加明显,与《瞭望》新闻周刊和《瞭望东方周刊》以时事政治为主要特征相比,在内容的分类上有差别的。这是一本财经刊物。我们追求的是高品质的财经资讯。

  这本刊物,我特别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的内容在几个方面显示出它的特点:一是真正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真正为读者在把握经济大势方面助一臂之力。我们要求所有的编辑把注意力放在研究读者的需求上,研究他们想听到的、想知道的,我们要进行对位的供给。

  二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特别要体现在信息源上面。有没有权威的信息源,特别是你有没有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包括有没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在竞争中显得十分关键。我想,《财经国家周刊》是有强大背景的,就是新华社这个背景、《瞭望》这个背景,我们在高端信息源对位获取能力上,可以说是有独有优势的。我们希望,能够把各个决策部门对事关国家发展、公众利益的财经决策方面的重大信息,包括决策过程,决策过程中考虑到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提供给读者,使读者能够真正掌握、了解决策的背景,了解国家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相吻合的程度。我想,在这些方面增加了共识,或者说增进了了解,增加了信息的对称,就可能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解决发展、改革一系列的问题上面,形成一种更强劲更自觉更主动的合力。大家有时候感觉在这方面的了解欠缺了一点,包括信息供给方式上,对位供给不足。我们要利用我们的优势,给大家提供高端的信息。因为新华社在全世界有100多分社,驻外记者近千人,国内所有的省份都有分社,也有数千人的采集力量。新华社几千人的采集能量,能把各方面一线的各种信息,包括对一些问题的探索实践,梳理出来,传播出去,给大家以启示,包括创新、存在问题的剖析等,这对推动发展、推动改革,都是有巨大益处的。

  这只是两大优势。我们会把这些优势在《财经国家周刊》中彰显,让大家感觉到这是一份物有所值,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刊物。

  主持人权静:由新华社主管,背靠新华社,背后有庞大的新华社的资源,是很多财经媒体无法具备的优势。如果说您接下来的竞争对手,您觉得会是谁?

  姬斌:中国非常大。财经市场、财经新闻市场也很大。

  主持人权静:您觉得现在饱和了吗?

  姬斌:远远没有饱和。特别是财经信息的需求已经分层化或者分众化了。随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财经资讯的需求,从数量、质量、结构、要求上,都有很大差异。这个市场非常大,我们的参与或者说我们的加入,只是表明,希望所有的有志者共同努力,最大限度、最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这是我特别希望的。

  追求目标:中国首席的财经大刊

  主持人权静:虽然姬总认为财经媒体的市场远远谈不上饱和,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存在了,说到09年媒体市场时候,大家经常会提到《财经》变局,在9月份《财经国家周刊》正式筹备的消息发布之后,10月份传来了《财经》人员调整这样的事情。在《财经国家周刊》发布的同时,《财经》杂志面临这样的变化,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外面的人也在想,也在看,你们的新创刊是冲着他们的变化去的?他们产生变化之后,你们是不是取代他们的位置?您给我们解密一下。

  姬斌:对进入财经传媒市场,还是基于上面说的大判断。既然这个市场的需求、供给还存在不对位,没有真正满足受众需求的话,大家都有责任来用不同的方式提供有效供给。我们在创刊前期的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大家对于财经信息供给的内容、方式等等,都有这样那样的殷切希望。包括一些人反映,有些财经新闻过于晦涩,真的看不懂。从这种殷切的希望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供给中的不足和我们进入市场的机会。包括,要办成普通读者能够看得懂的刊物。在办刊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新华社的财经报道力量也不断壮大。我可以告诉大家,新华社还专门成立了经济信息部,编织了庞大的财经新闻采集群网,在全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大的交易市场等都部署了财经记者。实际上,我们感觉到,中国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公民整个的视野、素质、看问题的丰富度,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和提高,我们现在没有完全满足群众或者是受众的需求。我想,机会都是有的,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嵌入进去,参与竞争,希望推动共同发展,大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满足受众的需求。

  主持人权静:从姬总的话里面也听出了一些意味,你们新创刊不是要跟谁争市场份额,这个市场潜力需求非常大,大家把这蛋糕做大,让大家都能发展。

  主持人权静:那么,说到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队伍的竞争,作为一本新创刊的杂志,在过去两三个月之中,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网络优秀的人才,把很多编辑、记者网罗来,你们是怎么建设的,有哪些记者加入到了你们的团队?

  姬斌:一个刊物的创办,对人才的需求是肯定的。我想,关键要靠刊物的品质、办刊的理念和未来的发展来吸引、聚合人才。如果我们的品质或者是我们刊物的内容质量能有巨大的号召力,本身就是凝聚团队的一种旗帜。这种号召力不光是来自于我们,而且来自于受众,来自于受众对我们品质的认可,这将是极大的推动力量。这个过程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但我相信,根据我们这么多年的办刊经验,我们对于读者的尊重、了解、爱戴,对于受众需求的深入系统分析,我们能够站在整个传播的制高点上,将负责任、权威的、有效的信息供给读者,把我们刊物的品牌张力和核心竞争力展现出来。我想,这个市场号召力就是对队伍的号召力,这个刊物品牌价值就是一个巨大的凝聚力。财经人才,特别是财经新闻的人才,人才济济。高品质的刊物、超强的影响力,是人才自身的追求。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一个得到市场认可、公众欢迎、跟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具有品牌张力的平台。我想,各个方面的人才在我们这个地方肯定能够有广阔的施展才干空间。我们不仅有这样的信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这个时间不会长。

  主持人权静:虽然说姬总认为市场的号召力、品牌的号召力,就是人才的号召力。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完全划等号,不知道之前召记者、团队是不是您亲自在做,还是有人在做。举个例子,跟网友做一个互动,假如我是一个财经记者,也是比较资深的,做了几年有一定水平的,您会给我描述一什么样的远景来吸引这样的人才加入你们的团队。

  姬斌:我们的刊物特别追求不可替代性。一个是我们对国家利益、公众利益负责的大追求。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够体现主流的公众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的价值观。这个追求能体现一种无人撼动的竞争力,也就是独有的、别人无法替代的竞争力。我们追求的是我们刊物的公信力、社会信任感,让公众对我们刊物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形成客观、公正、理性的这样一种认同,并持续下去。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办刊物、办媒体没有任何自身的利益,我们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我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代表的是公众的整体利益。我想,只要持之以恒,任何一个对公众利益、对国家利益高度认同和追求的人,都能在我们这个地方找到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主持人权静:姬总反复提到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这个虽然听着很难做到,后面有新华社的支持,还有很多人加入等等的因素,我相信姬总还是有信心说出这个目标。

  主持人权静: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是广大媒体朋友关心的,我们看到新华社在过去一年当中有非常多布局,以前是通讯社,后来有了网站,现在有了这样一本杂志,也在筹备电视台,姬总是新华社的老人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作为新华社的记者。这本杂志的推出,对新华社大的媒体布局起到什么作用?

  姬斌:整个新华社的发展,是有整体战略考量的,要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显示出系统的、强大的传播力。在关键的传播终端上,新华社都有布局。应当说《财经国家周刊》的推出,是我们在财经领域的一步棋。我们在财经领域,包括在期刊的国家传播力上,今后是有扩张余地的。国际上,白领或者说中产阶层,对期刊的认同度相当高。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比如英国的《经济学家》,美国《财富》、《福布斯》等,一本刊物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中国肯定要有自己的《经济学家》、自己的《商业周刊》、自己的《财富》。新华社提出要把《财经国家周刊》办成“中国首席的财经大刊”,这个就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我们期望通过在这方面的努力,在国际传播上,改变中国制造虽然走遍全世界,但是中国传播却没有走遍全世界的局面。我们还希望,能在财经信息的把握和传导等方面,为中国创造一个好的国际软环境,做些我们的努力。

  主持人权静: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在线的交流差不多了,但是我觉得必须要问一下网友提问题。既然是跟大家的交流,我也希望我们能够直面网友的疑惑。

  网友:《财经国家周刊》让人觉得总带着政府的声音,你们怎么样让人们放弃这种偏见,不要总拿着政府的喉舌这种角度看你们?

  姬斌:这可能也算是一种误区或者说误解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来自民众的,无论是来自政府的,只要是在推动整个国家发展上有益处的,我们都会给予同样的重视。我们会以积极的姿态和心态,用专业的传播,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我们同样非常反对打官腔,这无助于大家提高推动发展改革的共识。总之来讲,要尊重新闻规律,尊重新闻的基本传播方式,这可能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的。

  主持人权静:是不是尊重新闻的规律,大家对这本杂志的印象会怎么样,我们说得再多都没有您实实在在买一本,一期一期看下去,看到底是怎么样做的更实在一些。今天姬总到了我们现场,最后请您用一两句话给我们描述一下《财经国家周刊》,今天是创刊上市第一天,往后看一年会是什么样子?再看5年是什么样子,看的再远会是什么样子?

  姬斌:我希望它成为一个能够伴着中国成长,伴着全体公民走向幸福的财经资讯好帮手。

  主持人权静:谢谢姬总,今天我也代表网友恭喜《财经国家周刊》上市,也希望这本杂志办的越来越好。谢谢姬总。

  姬斌: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