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芳
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2月5日召开,未来一年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风向标将会清晰。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10年经济总基调将会延续2009年内容。而政策调控将根据经济增长的态势和通胀发展的程度进行力度、节奏、方向和重点上的改变。有官员表示,半年,将是政策转折的一个初步时间点。
经济总基调
一年一度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总基调是最受关注的事情,之前市场普遍预期2010年将在延续2009年经济总基调基础上做出调整。
从2008年开始,中央经济总基调就是多字方针,2007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之后由于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基调在2008年有4次较大的调整变更,年初是“防通胀、防过热”,年中变化为“保增长、控通胀”,当年9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又演变为 “全面保增长”,同年11月被调整为 “保增长、扩内需”。
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2009年经济基调沿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民生”基调来进行,后来随着形势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应加入“保就业、防通胀”等内容。
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中央高层在多个场合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经济学家普遍预期2010年经济总基调将会延续2009年内容。
当时,考虑到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保增长的任务并不十分迫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保增长”将会被“稳增长”基调所替代;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严重,“调结构”被必须放在“稳增长”之后;同时被认为应列入经济基调的还有 “扩内需和促消费”,同时考虑中央高层多次强调民生问题,市场判断民生也是2009年经济基调之一;由于明年通货膨胀恶化的概率较小,经济学家认为“防通胀”或“管理通胀预期”甚至不会放在中央经济基调中。
但所有预测都可能会落空,来自官方的信息是,不管是9字方针、12字方针或16字方针,在2010年都可能不会出现,“多字方针可能不会提及,甚至都不会提及保增长或稳增长问题,而是以其他词语来替代。”一位官员说。
每年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认为是 “定调会”,“鉴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距离中央政治局会议仅有不到一周之遥,我们认为两次会议在政策立场方面将保持统一。”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乔虹指出。
在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已经提出 “5个更加注重”的概念,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这5个更加注重将可能是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总指导方针。”一些经济学家说,高盛高华还对“5个更加注重”做了详细的诠释,第一,注重表明政府首要任务是防止过度投资、抑制过剩产能、提高工业产出能源效率;其次,政府将在中长期内将经济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第三,注重表明政府将加大研发投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动;第四则表明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将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加强住房保障、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和安全生产工作等;最后一个注重表明政府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
与经济基调密切相关的是政策目标,很多人判断未来政府将会坚持GDP8%的增长目标,但更多人认为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淡化这个提法。对于货币政策目标,之前来自银监会的信息表明,明年新增信贷规模可能在6万亿-7万亿,广义货币增长增长(M2)目标维持17%左右。
明年如何调控
明年宏观政策如何调控同样是受关注的主题。
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之后又特别强调,“政府将根据宏观经济的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如何去理解?“前半句管前半年,下半部分管下半年。”一些官员表示。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半年只是一个大致目标,政策转变的关键点将依据通胀水平和经济热度。
就现在看,政策维持暂时不退出态势。目前对于中国经济是否完全度过危机仍有两种看法,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完全复苏,“理想的经济复苏情形确已展现”,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说,他认为,政府的促增长政策使资产价格再度膨胀,增强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复苏。但悲观者却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不是十分巩固,加上外部经济可能再次探底的可能,经济刺激政策仍无法退出。
官方更倾向于后者,11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着重提到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面临着困难和矛盾”,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表示,政策过早的退出会使得成果得而复失。
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马上表示,“我们理解是将维持宽松的政策基调”,他还观察到,虽然决策者继续强调经济增长质量是2010年的政策重心,但中央政治局没有提到 “管理好通胀预期”,“决策者没有把CPI通胀作为主要的风险,因此不太可能在近期大幅收紧政策。”孙明春说。
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能永远持续,“如果宏观政策不及时调整的话,中国资产价格泡沫与产能过剩问题将会恶化,中国中长期增长将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环境日益恶化、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的制约。”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
政策制定者明悉这一点,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出将根据新形势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但如何把握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对中国政策制定者将是挑战。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政策推出的时间点、方向和力度将取决于经济增长的热度和通胀上涨的速度。
“政策转折的时间点不会在2009年4月份之前。”孙明春表示。但在明年4月份之后,中国GDP同比增长幅度将会连续两个季度超过9.5%甚至达到10%以上;同时通胀可能超过预期,现在因为粮食价格上升,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表示,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在连续九个月负增长之后开始在11月份首次转正。“而到2010年春夏,CPI是节节攀升,到夏末将超过3%,决策当局对通胀的担忧会提上日程。”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他认为2010年夏初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属于大概率事件。
不过,摩根士丹利王庆认为政策调整时间会稍晚,而且力度也不会过大,他认为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不温不火”的概率较大,有温和的通胀压力,但经济将实现更强劲、更平衡的增长。基于上述分析,王庆认为,至少在2010年中期之前不会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紧缩政策。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