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经济会议调控经济应有新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 22:25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在确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日期之前,无论媒体上闪现的提前或延后的消息是否确切,都体现了整个社会与舆论对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极大关注。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的体制架构中,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时间跨度上讲,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是对明年整体经济工作的部署,还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十二五”期间的经济规划端倪。

  就当下经济生活发生的问题而言,虽然公众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翘首以待,但很多问题其实是大家都可以预测到的。特别是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的会议,已经基本上定了调子。总体而言,无非是旧问题求新解或者说继续求解,新问题待求解或者说如何求解。旧问题是“调结构、扩内需”,新问题大概是“防通胀”。而且,旧问题中包括新情况,新问题中包括旧情况。

  先说旧问题。在历经金融危机初期的惶恐气氛之后,很快就有论者指出这次危机可能蕴含着调结构的机遇,理由是有可能在内外压力下迫使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解决这个看起来老是不见明显成效的顽疾。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预期应该说没有完全达到。胡锦涛在山东考察时多次强调,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为当前保增长提供强有力推动,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对调结构这个旧问题出台何种新政策,值得期待。

  况且,从当下的国际环境来看,风起云涌的贸易战对这个问题造成了新的压力。就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世界上56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99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都包括损害中国商业利益的内容;134项等待或可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有77项将涉及中国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的某些产业遇到了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意味着中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结构调整因全球贸易战而必须提速。因为,结构调整不仅事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当然,其他国家和地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不是我们的错,但我们需要在竭力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

  此外,这个旧问题中出现的“低碳”新要求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继今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宣布的中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之后,11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加以落实。虽然这是对将要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前期呼应和准备,但对中国的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而言,则是个中长期压力和动力,而发达国家呼之欲出的碳关税,则是近在眼前的压力。低碳是一次经济意义上的革命,虽然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从我们发布的碳排放决定来讲,显然是有所准备,或许这次会议也会有所体现。

  扩内需更是一个旧问题。有识之士早就在金融危机之前,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消费短板提出了警告。国家也早有警觉和部署。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对外贸易量急剧下降,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由于转型中的复杂性,就经济谈经济的偏颇性显而易见,我们的内需之所以步伐缓慢,与当下社会的整体形势具有密切联系。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大措施不可谓不强大,但效果与愿景总是有距离。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们手中没有钱,二是人们手中有钱不敢花。前者是经济收入及其结构问题,后者是社会保障及其结构问题。前者解决不了,人们就不能消费;后者解决不了,人们就不敢消费。所以,扩内需的道路依然漫长。

  说完了旧问题,我们看新问题。“防通胀”之所以成为新问题,是因为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个预期,而这个预期主要来自于“天量信贷”。因此,人们关注这个问题的焦点,主要在于“货币政策的退出时间点”。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速达到29.31%,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个百分点;新增贷款总额共计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天量信贷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急剧飙升的房价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资产泡沫转向商品通胀的征兆。在11月27日的会议上,一方面提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也提出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也就是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变化,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老情况。即,一方面是如何保证天量信贷流向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如何调整重大轻小、重国企轻民企的信贷结构。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赘言,前者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性和后者的潜在危害性,都不可小瞧。特别是后者与充分就业具有高度相关性,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没有中小企业的充分发展,就业难题就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结合当下“国进民退”的经济时局讨论,后者甚至会影响民众对某些方向性的理解。

  所有的问题都其来有自,当下的状态是历史的延续。无论是新旧问题,还是其中的新旧情况,消除不掉内含的顽疾,就无法让问题获得有效解决。“调结构、扩内需、防通胀”,没有什么新鲜词汇,关键是有什么新鲜招数、新鲜理念给这些词汇添上新鲜内容,以丰富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也丰富老百姓的经济生活。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