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剑锋
年度重头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举行,根据此前《瞭望》新闻周刊披露的信息,调结构、防通胀成为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但是宏观政策的进退最受各方关注。
视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月底召开关注六经济矛盾 媒体来源:第一财经《早市导航》在当前经济复苏仍然不稳固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不会整体退出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而决策层最近也频繁表态,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而学界预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会对一揽子刺激政策作出大规模的调整和转向。
但面对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再度抬头等诸多矛盾,一些非常规的刺激政策必将逐步弱化和淡出。
财政政策:高投资争议
对于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学界的争议,《瞭望》杂志将其总结为六大矛盾:其一,4万亿投资是不是“鼓励”了产能过剩?其二,“保八”是不是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左?其三,经济增长是不是对冲了结构调整?其四,扩大投资是不是加剧了消费不足?其五,信贷增长是不是导致通胀预期的“元凶”?其六,“国进民退”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而六大矛盾中的大部分或多或少都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产能过剩、抑制消费以及国进民退成为经济学家们集中担忧的问题。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昨日在2009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上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是我们改变宏观经济刺激制度方向和淡出的时候。
华生表示,扭曲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扭曲了投资的成本并导致了扭曲和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近期中央启动能源资源价格改革非常正确,但是内容基本上还是调价,还是价格改革,而不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当前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退出赢得时间,真正启动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
但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同样的场合认为,问题并不在于高投资,高投资持续了十多年,并没有因持续的政策抑制和理论抨击而发生变化,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中有尚不了解的潜在因素,而经济学界批评高投资所依凭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值得质疑。
李扬认为,当前需要做的是优化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在投资中更多地体现就业优先、区域梯度转移、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主体结构以及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等问题。
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0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9-2010》(下称《报告》)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必须逐步淡出,首先要稳定各类在建项目的政府投资,对于新建项目和进一步的投资膨胀进行适度约束,防止2011年到2012年地方政府因为财政资金的恶化而带来大量的烂尾工程,使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
货币政策:资产价格高涨之忧
通胀预期和资产价格进一步提升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担忧。
民众对通胀的担忧来自于天量流动性的投放。《报告》表示,2009年中国的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松状态,到10月末M2余额为5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9.42%,前10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增加8.92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
今年以来,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各地一级土地拍卖市场地王现象频繁出现。
但《报告》认为,由于产能过剩、农业丰收食品价格稳定等因素的存在,明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会出现明显的上涨。
而由于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货币传递和通胀的形成机制,金融作为新的货币蓄水池将有效地分散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压力,2010年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成为物价上涨的替代。
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10月底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罕见地公开撰文表示,决策层不应该担心经济轻度的减速,货币政策不能忽视资产价格的走势,中国的货币政策迫切地需要从宽松转向中性。
华生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口号和步骤的提出,会有效地消除现在的通货膨胀的预期,可以有效地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有效地遏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势头。
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认为,中国的经济回升基础并不巩固,所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不宜改变,对于当前信贷资金过多的情况应该做结构分析。
厉以宁也是在昨天的2009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厉以宁认为,当前中国信贷量应该从信贷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前的问题是流入虚拟经济的货币过多,而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过少,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其导入实体经济领域,单纯进行货币政策总量调控无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