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云翔北京报道
据新华社《瞭望》周刊最新一期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1月底召开。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会议将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并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如何评价一年来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果,以及明年经济政策的导向,正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糟糕的时候都过去了,但也不会有那么长期的高速增长态势了。”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
张认为,明年面临的任务是如何从危机管理的政策顺利过渡到机遇管理,即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实行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结构转型。
事实上,如何实现经济刺激计划的“软着陆”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经济学家们关注明年经济政策的两个焦点。
回收流动性之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迅速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并将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们均对本次经济刺激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宽松的流动性以及大量的投资,在托住宏观经济的同时,也引发了经济学家们的忧虑。后经济危机时代,经济刺激计划如何顺利“软着陆”成为焦点。
张燕生表示,经济刺激计划“退出”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回收流动性。
今年前十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达到8.92万亿。M2和信贷高速增长已经导致了通胀预期。“目前通胀预期产生了影响,资产价格出现了泡沫。”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
最近国务院提出,要管理通胀预期,这表明决策层对通胀的风险已经有了前瞻性的判断。
“这么多的流动性放出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依托作用。”复旦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孙立坚表示,但到明年,如何保证这些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闲置起来,进入虚拟经济,从而产生资产泡沫。
张燕生认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调整比欧美国家早6个月到9个月,复苏也要早6个月到9个月。目前澳大利亚、挪威一些国家已经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中国的货币政策也需要适时作出调整。
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之外,目前的汇率政策也同样面临着是否微调的问题。
丁志杰表示,人民币汇率今年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一样,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事实上,这样的汇率政策防止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特别是在贸易方面,为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并不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今年外汇储备继续增加。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2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9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
“汇率政策也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退出。”丁志杰认为,在国内环境上,尽管目前出口形势不稳定,但现在已经具备了恢复汇率弹性的基础。
因此,汇率政策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外部的金融环境。丁志杰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国际金融环境恢复稳定,另外一个是大国货币币值也要保持稳定。
结构调整方式探路
“金融危机中,全球需求在缩水,外需在下降。中国很难保持出口像过去那样的增长,明年将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抬头。”张燕生认为,面对这个局面,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
丁志杰也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主要是靠政府投资。由于外需下降,今年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以往年要低一些。
“经济增长今后的重点将是内需。”丁志杰表示,内需包括投资与消费。
要推动消费,则涉及到一系列的改革。丁志杰认为,首先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使得大家有钱去消费。另一方面则要使得大家放心去消费,要进一步推行社会保障体制、医疗保障体制、教育等层面的改革。
孙立坚还表示,在投资方面,也要改革制度,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使得活跃的民营经济进入舞台中央。
在投资方向上,孙认为,中国也要抓住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向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新能源、低碳经济、环境概念的产业。
此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也要进行引导,进行产业升级。出口方面,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同时,孙立坚预期明年的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会更加市场化,推出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使进出口企业适应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调整也是重点。
对于流入的外资,孙立坚认为要引导并鼓励外资更多进入高端产业,而不是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而使得引进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