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琰 周芳
上海欢乐谷、香港迪斯尼将受到冲击,东京迪斯尼短期内会依旧维持稳定
一只名叫“米奇”的老鼠诞生后,基于迪斯尼文化背景的主题公园在全球开花,在迪斯尼强大的产业链和旅游营销背景下,迪斯尼乐园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的一项标志。
有一天,当米老鼠在东海之滨出现时,似乎人人都开始期待一个商业神话。但随之而来的最为紧张的应该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同业者。业界认为,上海欢乐谷、香港迪斯尼将受到直接的冲击,而已经形成了特色的东京迪斯尼在短期内会依旧维持稳定。
上海欢乐谷和香港迪斯尼:抢占先机也背负压力
“我们选择在今年开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赶在迪斯尼之前营运,我们希望在此之前就能够抢占先机。”华侨城集团总裁任克雷说。
今年暑假在上海开业的欢乐谷是华侨城麾下全国最大规模的欢乐谷,也是票价最贵的一个,正常票价为200元,年卡428元,目前年卡已经销售了11万张,回笼了不菲的资金。根据业内惯例,主题公园的高峰期在其开业的前5年左右。所以,即便是上海迪斯尼将来真的落成开业,欢乐谷认为自己在上海应该也已经拿到了其高峰期内最为丰厚的收益。
本着同样心情的还有香港迪斯尼。尽管都是华特迪斯尼麾下的“兄弟”,但就个体而言,彼此就是竞争对手了,所以争夺到先机很重要。
由于园区面积过小,以及曾经一度发生拒客等事件,造成游客量没有达到预期是长期困扰香港迪斯尼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似乎也出现在上海欢乐谷。上海华侨城总裁董喜生昨日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上海欢乐谷理论上每天可以接待5万人左右入园,但事实上,目前由于是淡季,所以每天的入园人数只有3000~4000多人。周末人数会稍多一些,达到每天1万人左右。而此前的黄金周则共接待了16万人。
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计算,上海欢乐谷都没有达到5万人一天的高峰值。
除了客源,缺乏文化和衍生品内涵也是上海欢乐谷的一大压力。迪斯尼乐园的过半收益来自基于其文化内容派生的衍生消费品,而非单纯的门票。CBN记者在欢乐谷内部资料中看到,尽管其也专门开辟了研发衍生品的部门和业务,并且在园内设置了专卖店,但无论从文化内涵和价格上都无法与具有几十年历史且在全球具有知名度的迪斯尼衍生产品相提并论。
比如,欢乐谷设计的“欢欢”和“乐乐”蚂蚁吉祥物一般会被人误会为蜜蜂,且购买者并不太多。“目前我们的衍生品收入仅占总体收入不到10%,而且研发难度很大。”欢乐谷内部一位负责产品研发的人员透露。
东京迪斯尼:特色明显短期内影响不大
湛蓝的海水贯通在整个乐园,站在高处可以看到东京湾,所有的游艺项目都具有符合本地客人的喜好。这是游客向CBN记者描述其在东京迪斯尼乐园看到的一幕。
这简单的一句话点出了东京迪斯尼经营成功的根本原因——具有特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东京迪斯尼是全球最独特的迪斯尼乐园。其由迪斯尼乐园和迪斯尼海洋两个园区组成,前者针对儿童客源,后者针对成人。
值得一提的是东京的迪斯尼海洋,该园区可谓独一无二地以真海水贯通而成的迪斯尼乐园,内部游艺项目具有日本特色,与香港迪斯尼、美国数个迪斯尼乐园完全不同。且日本游客对于卡通文化有高度认同感,故而该乐园的回头率极高。曾经有研究数字指出,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游客回头率是80%左右。
“对于一个主题公园来说,回头率是极其重要的。光靠一次消费不能支持主题公园长期的运作,只有客人能够重复旅游,才能长期使得该主题公园生意兴隆,这也是为何部分缺乏回头客的主题公园在经营到一定年数之后无法维持的根本原因。”华美首席知识专家、旅游酒店业资深分析人士赵焕焱分析。因此,即便上海迪斯尼项目获批,具有特色且拥有巨大回头客源的东京迪斯尼在短期内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有数字显示,东京迪斯尼每年的游客量约2500万人次,八成为重游客人,而全球其他地区的迪斯尼乐园每年入园人数约1000万~1500万。而香港迪斯尼的该数字仅数百万。
对策:错位竞争,争夺回头客
“我们知道迪斯尼的强大,但事实证明,香港海洋公园并没有被香港迪斯尼打垮,而是通过突出海洋公园的科学教育特色,反而在香港迪斯尼开业后,增加了客源量。我们在深圳的几个主题公园项目也没有因为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业就不行了,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错位竞争。”董喜生告诉CBN记者。欢乐谷内的大型游乐设施明显多于迪斯尼,喜欢迪斯尼的可能更多的是儿童,欢乐谷则针对年轻人和白领,所以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来营销。
另外,上海欢乐谷已经卖出了11万张年卡,这些持有年卡的游客都是至少会重游2~3次的回头客,抓紧回头客并在未来研发更多提升客人回头率的策略是上海欢乐谷目前正在考虑的。
而作为“兄弟项目”的香港迪斯尼则打出了扩建牌,其希望新扩建协议落实后,负债会减少,在新增了30多个项目后,香港迪斯尼期待着在2014年收支平衡。CBN摄影记者/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