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和平: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应对贸易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7日 13:42  中国经营报

  应对贸易保护,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专访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宋和平巡视员

  曹丽薇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步加深和扩散,使国内产业同时面对巨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把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定于2009年10月28日-29日,在上海联合召开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在论坛举办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宋和平巡视员。

  《中国经营报》: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宋和平: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正在逐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从产业方面来看,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规模仅次于美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已经从2003年的第44位上升为2009年的第29位。大家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10月28-29日即将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中,我们和相关部委及权威研究机构研究还将发布我国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届时将推出更为详尽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经营报》:从60年来取得的成就我们也能看出,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遇到更多的摩擦、纠纷也是必然的。当前存在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如何?如何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和格局?

  宋和平: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形势,切实提升自身竞争力,合理利用国际通行规则,促进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要认真研究当前金融危机给本行业和企业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企业要主动采取措施,着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顺应政策导向,调结构、促优化,扩大现有产品优势,发展和壮大自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要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做好上情下达,舆情上传,及时反映行业发展和产业安全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共同渡过难关。

  二要善于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产业安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化解国际贸易摩擦中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25616亿美元,进口11331亿美元,出口14285亿美元。我们按世贸规则的原则开放了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在贸易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遭受贸易摩擦也不断发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各国国内市场萎缩,制造业萧条。一些国家为转嫁危机,一方面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另一方面加紧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出现了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对我与相关国家经贸关系带来很大伤害,给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蒙上阴影。

  针对部分重点敏感商品的过量低价进口,给国内产业带来的冲击,行业协会和企业一方面要主动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寻求贸易救济手段的保护,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快与国外产业界建立沟通和对话机制,通过行业组织的民间对话和磋商,建立国际产业间的合作共赢模式,及时化解矛盾,避免贸易摩擦。

  三要完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搭建信息通气平台。

  行业和企业应充分搭建和利用产业通气会的平台,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我局反映,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为了提高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未雨绸缪,重点行业可考虑尽早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做好预测、预警、预案、预控工作,共同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中国经营报》:除了这些,海外并购是不是也能较快提升我们的产业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宋和平:是的,“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对于提升我国国内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59.1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111%。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我们再看看央企的例子。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36家中央企业中,共有117家发生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357.4亿美元,年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165亿美元。

  中央企业走出去,不但促进了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而且使一批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正在形成。以境外企业资产、销售收入、从业人员数量占境内投资者总资产、销售收入、人员数量的综合比重来计算企业的跨国指数,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衡量公司跨国依存度的指标。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跨国指数高达64.5%,其次为中化集团公司60%,中远集团43.5%,这些公司已逐渐成为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此外,中钢集团、五矿集团的跨国指数也分别达到了27%和20%。

  同时,央企走出去还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2008年末,中央企业境外企业年末从业人数59.73万人,其中外方员工23.6万人。其在解决当地员工就业、关爱员工、环保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业绩,为中国企业赢得良好声誉。

  不过,纵观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风险。这一阶段,企业做出并购决策时缺乏战略层面足够的思考;而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战略中,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应该如何规避风险健康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研究。

  《中国经营报》: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六届中国产业竞争力国际论坛就要召开了。请介绍下本届论坛的特点和筹备情况?

  宋和平:总体上来讲,本届论坛将呈现四大特色:首先,关注国际经贸焦点,深度探讨热点问题。其次,回望60年辉煌历程,勃发竞争力新起点。第三,论坛层次进一步提高,嘉宾云集共商大计。第四,筹备工作更加充分,相关活动精彩纷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