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在更多地走出去,是否中国媒体也需要更多地走出去?作为中国的财经媒体,怎么拓展国际视野?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视角,倾听中国的声音?
9月24日上午《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投资者》报执行总编辑何刚,央视财经频道资讯编辑部副总制片人哈学胜做客新浪,共同探讨中国媒体的国际化路线。
主持人乔旎: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今天新浪聊天室,我是主持人乔旎,今天我们聊天室来了三位嘉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央视财经频道资讯编辑部副总制片人哈学胜,哈老师好!
哈学胜:各位新浪网友好!
主持人乔旎:《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女士,欢迎您的到来!
宋立新:大家好!
主持人乔旎:最后一位是《投资者》报执行总编辑的何刚老师,欢迎您的到来!
何刚:大家好!
主持人乔旎:最近央视财经频道改版,是走国际化的路线,哈老师能不能给网友们介绍一下改版的情况?
哈学胜:好的。这个频道改版主要的特点,第一个是连线,有国际连线,有国内连线,最近我们连线和采访的嘉宾是200多位。第二个就是国际化,过去我们国际化有一批评论员,我们中国人去评国外的事儿有时候不是非常到位,有些权威性的折扣在里面。现在我们最大一个变化就是有一批国外权威的评论员进场连线,到我们这儿作客。我们这里有一个彩色的图片。(图片展示)
这是路透社的一个评论员金伯莉,她的笑容非常具有中国化,我的同事们说她是最具中国化的评论员。他们几位都是路透社的评论员,像金伯莉、安德鲁、波比、埃里森,最后还有一位是黑人叫康威。他们都有专业财经背景的。
主持人乔旎:以前我们选择评论国外的事情,现在更多的是国外资深评论员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事情。
哈学胜:对,他们有时候的评论和国内专家的评论不一样。从消息角度来说,上次我们一直炒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传了很长时间。上次媒体发出来,吉利会成为沃尔沃独家竞购者,我们上午得到这个消息,给金伯莉打电话,让她中午对此做评论,评论出来以后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她第一句话说我刚刚给福特总部打电话进行核实,事实证明说吉利不是沃尔沃唯一一家(竞购者),这样第一手资料出来了,我们感觉跟他们合作一个最强烈的东西,他们功课做得非常深。跟我们合作的评论员背后都有一个团队,背后做很多事情,我们跟他们合作,相当于跟路透社这么大的团队,这样我们有人脉了。
主持人乔旎:以前我们有局限性,现在我们用更加国际化的视角给大家呈现更现实,更公平的世界。
哈学胜:没错。
主持人乔旎: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哈学胜:这是形式上的国际化和团队合作上、智慧上的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点,作为财经频道,全球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商业文化和财经文化的传播,毕竟中国搞市场经济才几十年,进入全球化状态底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国外的资本也要来到中国投资,我记得叶谈说过,我们财经频道不仅要传播信息和评论,更主要的是把国际市场规则跟大家对接。
主持人乔旎:以前说中国频道是更中国化的频道,现在财经化的频道给人感觉中国的财经频道也走向世界了。宋老师,您怎么看待这次央视财经频道的改版呢?
宋立新:经济是比财经更大的概念,财经是比经济更专业的概念。我刚才和哈老师也一直在沟通这个问题,因为《英才》是专门关注公司领袖和领袖公司的杂志,从这个杂志的定位可以看到是一个小众媒体,从杂志本身来讲,杂志和电视相比永远都是一个小众媒体,无论它的发行量有多大。我们是以小众媒体的视角来看如何做财经专业的大众化传播,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首先因为中国的地域发展不平衡,市场经济进入的时间短,导致中国人群不平衡十分显著。刚才说,我有两个想法,一个叫做“时间电梯论”,也就是人群分隔。因为地域情况,受教育程度不同,有这么大的分隔,在电视平台上让每个人获得一些商业知识,了解一些宏观政策,怎么能够满足每个人不同的需求。这是比较大的理想,因为理想永远在我们前面,是一个追的过程。这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但这些人看电视的时间会根据他们经济收入的情况和工作内容有区隔的。我们怎么能够把电视和大众结合起来,就像刚才我们坐电梯的时候,停在十八层,十八层是新浪,我停在二十层……以前百度也在理想大厦。每个时间段是不一样的,每个时间段所带来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让每个人知道,今天我要看央视的哪个频道,每个人到达自己的那一层就把专业性和大中型结合起来了,不可能说这一天我都在谈很高深的国际形式和宏观经济,或者这一天我都在谈微观的企业实践。这样收视率肯定上不去,能不能让这些人群根据电梯理论选择自己每一天都要到达的电梯,电梯的使用率就会相当高,就会有人排队。这是人群分隔的点。
第二个我叫身心合一的理论,现在最畅销的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为什么他们把教育做得更大众化、很强的可读性?他也说了职场规则,但形态不一样,如果央视做这个事儿的心很清晰,形式多样化,一定会让这个心更坚定。
哈学胜:我听宋老师的说法很有启发。我刚进演播室的时候被你打断了,可能所有的专业媒体刚进来的时候都面临这样的困惑,电视的时候有收视率的诱惑,发行杂志和报纸有发行量的诱惑,我们也在想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得更为专业,不可能都很大众化。就算有十几个电梯,在不同的时段里可以上下不同的人,满足不同的需求。
主持人乔旎:我们其实也是点对点的。
哈学胜:是一个媒体圈,在媒体圈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我们这个月开播以来包括推出的新栏目,有早晨的《第一时间》是改造提升的栏目,它追求把财经的东西说的非常大众,跟大家贴近性非常强,贯彻“三贴近”。这几天创业板非常热,大家白天没时间去开户,开户也不是特别踊跃,后来有的证券公司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短短几天时间来不及,证券公司就把上班时间延长到夜里,九点、十点我们记者就取乐,看这些人什么人在开户,有多忙,有什么样的条件,第二天早上告诉大家。热气腾腾的,这是很财经的东西。
很贴近经济的东西,这次国庆大阅兵,有一个在顺义的工厂,专门制作国鞋的,我们连夜采访他们,加班加点制作节目。很热乎的东西,很贴近,同时也是经济的东西。中午我们开了《环球财经连线》,非常国际化,刚才路透社的几位评论员都出现在里面,《环球财经连线》开了傍晚档,是我们《经济信息联播》的提升,是政策的窗口和政策的制定者进入我们演播室里。这次有几个比较大的变化,能体现政策的窗口,9月1号油价每吨上调了300元,在我们《经济信息联播》里九点钟发布,它在九点零六分上的网,首次在专业频道里发布预测。晚上还有比较贴近的《消费主张》、《理财在线》,还有《市场分析室》,按不同层次,按不同的观众需求,在不同点设不同的题目,也是“电梯理论”的体现。
主持人乔旎:我记得何老师写过一篇博客,针对财经频道改版的事情,何老师能不能在这里跟大家再透露一下。
何刚:当时改版刚一个月开始,我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财经频道体现了中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音,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是经济大国,但媒体相对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世界或者经济的强势媒体。这有很多原因,我们现在在网络化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之下,作为国内的平面媒体,要迅速地成长为世界级,有影响力的财经大媒体的机会,其实难度是比较高的,相对比较容易的,类似新浪网的网络或电视,网络的优势在于海量信息、整合,原创的东西容易被忽略,虽然原创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但大家更注重海量和互动信息。谁能进行原创,第一时间整合各种资源呢?你会看到是电视,它有图象,有声音,有全新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即时性的。这是所有平面媒体做不到的,只有网络和广播可以和它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