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石屹为何有“鬼子进村”之感

  

潘石屹为何有“鬼子进村”之感
潘石屹和妻子张欣(资料图片)

  这是个真实的事。之所以要这么强调,是因为整个事件有点荒诞剧的感觉。

  上周末,著名房地产商潘石屹带小孩去一个小区上课。小孩在上课,他在小区里跑步,据说是完成每天一万步的计划。但后面接着发生的事,完全出乎潘石屹的预料。

  如今,潘石屹的脸不亚于“四大天王”,小跑几步,立刻就被认出来了。但待遇与明星不同,来的不是索要签名的“粉丝”,相反,整个小区如临大敌:“房地产商来了!”、“潘石屹来了!”、“要拆我们家的房子了!”这些信息在小区内通过电话、短信等各种渠道快速传播着。

  原因很简单,一个敏感的人跑到敏感的地区,整个地区就会异常敏感起来。潘石屹跑步的小区是一个“小产权小区”,几天前政府刚贴出公告,要拆迁他们的房子。潘石屹的到来,不亚于给小区的紧张情绪火上浇油。于是他们组织起来:有“领导小组”,有负责收集文件资料的,有专门负责去政府请愿的,有专门负责谈判的。正在跑步的潘石屹,不知不觉间就陷入了一场“人民战争”的漩涡。

  当“领导小组”组长收拾好一切,出现在潘石屹面前的时候,老潘有点怕了,反复解释他没有任何拆房子的意思,只是陪小孩到小区来上课的。到这个时候,异常紧张的小区才解除了“警报”,明白是一场误会。老潘在自己的博客里说:“走出这个小区,想起来都后怕,有点被当成了‘鬼子进村’的感觉。”

  笔者无意讨论小产权房的对与错,老潘在博客里说,房地产行业的纠纷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房地产商逾越法律框架的土地储备和小产权房,这自有一番道理。但真正的问题是,老潘们成了“鬼子”?从财富的对立,到情感的对立,这才是我们更应该担心的地方。

  万事离不了一个“理”字。该拆谁的屋,该赔多少钱,怎么个进度,为什么这么安排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信息公开、待遇公正”,对抗也许会少很多,至少身在局中的“领导小组”们能少体会些惶惶之感。当然关系到利益之事,谁都有不甘心的时候,如果能够坚持把一切都摊到桌面上,在“理”字上站住了脚,至少能让我们真正区分出谁才是“鬼子”。

  据《国际金融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