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齐闻潮
“2009中国企业500强”日前在西子湖畔隆重推出。当天发布的报告透露,与以往不同,2009中国500强企业入围门槛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不仅如此,与国外500强相比,中国企业500强竞争力也有所上升,
2009年美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比上年减少了13家,而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首次超过英国,达到创纪录的34家。从利润总额看,2009中国企业500强也远远高于美国企业
500强。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同中国经济一样一枝独秀,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听来的确可喜可贺。但欣喜赞美之余,仍需心存几分冷静与理性。首先,以中国幅员之大,当今经济总量之巨,培植成长出一批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有影响力的著名大企业,既为经济发展之必然,也属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须,来不得半点盲目的沾沾自喜。其次,2009中国企业500强中,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营业收入来看,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煤炭采掘及采选业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都很大,显示出明显的“重化工”特征。而常识告诉我们,从重化工业优势到工业先进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中国企业500强大多集中于国有控股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所处行业都有极高的进入门槛,拥有非常明显的垄断优势,享有着资源红利、行业红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等。但是这些企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却很少,特别是拥有自身产品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少。第四,世界500强多为国际化企业,而中国500强企业中国际化程度在30%以下的企业占到了86%。可见中国大多数企业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配置,而是依然以低成本优势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始于去年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令众多国际化顶尖企业纷纷遭受重创,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长期劣势,在危机来临之际却一下子变成了所谓的“优势”,个中背后隐藏的是喜抑或忧,不言而喻。
毋庸置疑,伴随着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一大批颇具实力、颇具影响的中国企业相继脱颖而出。这些企业虽然已经做到了足够大的规模,在国内具备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但在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创新力、国际化等诸多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客观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国资委主任李荣融9月5日给到会的中国500强企业代表泼的这盆冷水,既犀利坦率,又发人深省。它提醒中国的企业界,从“五百大”到“五百强”,绝非一字之差距,而是需要中国企业苦练“内功”,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广泛深入参与国际竞争中尽早成长为国际一流企业。
纵观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路径不难发现,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规避行业和地区风险、不断提升竞争力,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在进行着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的成功者如石油行业的埃克森美孚、BP这样的行业巨头,其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七成以上。而中国500强的老大中石化虽然在中国的地位独一无二,但目前的业务主要还是面向国内,其销售收入与这些跨国石油巨头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业务多元化,将本身的业务向前和向后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实现一体化生产和运作。典型案例如通用电气(GE),其产品和服务范围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水处理和安防技术,到医疗成像、商务和消费者融资、媒体,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主动地推进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实现企业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的现实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或可通过自身发展,开辟不同的地域市场和业务类型;或可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联盟等方式实现地域扩张和业务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当今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全球企业带来的是大裂变、大分化、大洗牌。对中国企业而言,则是实现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的良机。所幸的是,我们看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在国际市场着手进行国际化并购,实现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越式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不太远的将来,一大批既大且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一定会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