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一步探讨海外收购可能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 03:0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轲

   “我刚从澳大利亚和印尼回来,去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讨海外投资、收购的可能性。”9月9日中国人寿“2009公司全球开放日”上,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表示。

   此前,中国人寿与澳大利亚已有业务合作。2006年,国寿资产管理公司就开始担任澳大利亚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AMPCI)的QFII投资顾问。杨超称,中国人寿已与安保资本重新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此次他到访澳大利亚,双方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在更多领域合作。

   “但很多海外并购取决于时机、条件和环境,即使有过谈判也不一定就能成功。”杨超强调。

   中国人寿将设于香港的国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海外投资的平台,目前后者受托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寿股份公司、海外和中投公司。因金融危机,其2008年业务略有收缩,但杨超接受本报采访时,对该公司的业务平台基础、人员配备及拓展内地和海外两个市场的思路表示了肯定。

   而对于国内盛传的中国人寿入股国开行和农行事宜,杨超表示并未直接表态,仅表示,“入股非上市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符合中国人寿的发展定位。国寿今后将更关注适度多元的发展。”

   针对当前的市场地位,中国人寿在寿险主业发展上将把着眼点更多放在城区市场,目前,中国人寿在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20多个城市的业务发展落后于竞争对手平安人寿,压力不言而喻。

   中国人寿副总裁苏恒轩表示,“城区市场将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我们专门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在巩固扩大农村市场先发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城区业务。”

   为此,中国人寿将对城区业务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培训和销售支持,引入问责制,探索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以提高城区产能,目标是经过几年的时间提升在大中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的总裁,杨超对打造顶级的金融保险集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他表示,中国人寿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做优做久,是否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看的是盈利能力,而国寿的盈利能力距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还有差距,需着力打造集合性竞争力,“人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管理队伍,中国人寿要求省级以上干部都要懂财务、精业务、擅管理,并每年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确定薪酬,并计划成立三个区域性培训中心,统一规范全系统讲师队伍管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