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重组求“大”更要求“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 02:33  第一财经日报

  陈姗姗

  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宝钢吞并宁波钢铁,首钢兼并山西长治钢铁……最近一年,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开始加快。特别是随着每个省钢铁振兴规划的出台,兼并重组也似乎成为了每个钢铁企业的必修课。

  表面看来,并购重组无疑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政府对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也是最为坚决的,甚至很多钢铁企业在年度工作计划中也把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收购多少家钢铁企业作为了是否完成年度任务的硬指标。

  不过也应该看到,任何并购重组都是一把双刃剑,处在“热恋”和“追逐”阶段的并购企业,往往对能否“结婚”考虑多,对婚后的日子怎么过就没什么考虑,而目前国内的钢铁重组也是“拉郎配”的比较多,很多企业在并购时并没有清晰的并购战略,对并购后可能产生的风险根本没有长远的预见。

  首先,由于我国钢铁行业的规模扶持政策是以规模为目标,这也使很多钢铁业的并购是单纯以追求规模和产能扩张为目的。

  按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兼并重组要与淘汰落后相结合,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兼并重组已经时有发生,而产能过剩却越发严重。

  看一看目前已经公布的大部分钢铁企业的并购,往往都与新的钢铁项目建设相结合,甚至以后者为前提。比如首钢兼并长治钢铁就明确提出要投资达190多亿元,使后者在2010年产能达到600万吨,而长治钢铁现有的产能才260万吨。宝钢控股宁波钢铁后,浙江省也马上出台了“以宝钢重组宁波钢铁公司为契机,建设‘千万吨级’宁波大型临港钢铁建设基地”的规划。

  而还没有被并购的企业,也都希望不断扩大产能规模,以避免被并购或者淘汰,因为钢铁产业政策中明确指出,要形成若干个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钢铁企业,而这些企业,才能得到更多来自国家的扶持政策。

  从这一点来看,钢铁业的重组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推动,还需要行业整体的协调,宝钢前任董事长谢企华就曾通过笔者建议,在企业重组时,不仅要考虑规模的提高,更应该严格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并且淘汰落后要有严格的执行和监管。

  其次,很多钢铁企业的并购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战略发展思路,对并购后的风险也认识不足。

  相关统计显示,全球70%的并购案是以失败告终的。并购战略的选择、目标企业的确定、企业并购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都会对企业并购的成败产生较大影响。

  而国内目前钢铁业的并购,政府推动的比较多,并购后整合的好坏却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尽管一些公司对外宣布了合并,但实际上在具体的生产和运转过程还是各自为战,并没有产生任何协同性和高效率,鞍本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

  武钢企管部一位专家指出,企业重组难在现有市场怎样划分、产量如何平衡、职工收入是不是一致等一系列问题。还有文化的融合,企业内部环境的不同,企业所在地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如何选择相关的操作方式,形成相容性很强的重组文化,也是企业重组时不得不考虑的重大问题。

  第三,由于钢铁业是传统行业,以国有企业居多,国有企业的重组与改制,又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就更加艰难而复杂,建龙集团兼并通钢集团、河南凤宝钢铁重组濮阳林州钢铁都给不适当的并购和重组敲响了警钟。

  因此,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进行并购前经过客观、详尽的评估分析,做好企业并购后整合的规划工作,才能避免在并购成功后立刻走向失败。如果不在并购的实际效果上下工夫,提高集中度最终也只是数字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钢铁的粗钢集中度已经见底回升,但很多钢铁企业依然在亏损的边缘挣扎,这也正是钢铁并购重组重量不重质的体现。

  据了解,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希望条例的出台能对钢铁行业的并购有更合理的引导,帮助钢铁企业更科学地开展并购。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