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市大患:新股不败与逢新必炒

  胡东辉

  A股市场向来有新股不败的传统,与生俱来且屡试不爽。新股上市即跌破发行价的先例极其罕见,主要发生在个别生不逢时的超级大盘股上,但从长期来看,没有一只新股真正套死过投资者。由此,又衍生出A股市场的另一个传统,那就是逢新必炒,基本上每只新股发行上市后都要被炒家疯炒一把。

  站在原始股的角度看,新股不败是铁律,而不是神话;但从二级市场炒新的实例看,“炒新”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遭遇惨败。新股不败与逢新必炒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有时相辅相成,有时则相反相成,但不管是股权分置时代还是全流通时代,对“炒新”的热情却是一成不变的,这严重扭曲了投资者的心态,几成A股市场的心腹大患。

  新股爆炒折射出市场化机制失灵

  对于这次IPO重启,有关方面本来是寄予很高期望的,希望通过新股发行制度上的小改小革抑制市场对新股的过度投机,并且借助舆论宣传不断强调新股也还是有跌破发行价风险的,以此提示炒作新股的风险。然而实践证明,A股市场完全忽视有关方面的意愿,依然我行我素地对新股进行了非理性爆炒。率先上市的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在市场表现上就给了有关方面当头一棒,于是有御用文章打圆场称由于措施到位,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上市首日表现平稳,未出现新股恶炒现象。这么说的依据是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上市首日全天的交易均价与开盘价差距不大,这样就得出结论:新股炒作受到有效遏制。

  有关方面如此用心良苦,其实就是为了证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但客观现实却残酷地表明,一切照旧,改革的效果基本为零,甚至还有很大的副作用。这次IPO重启改革的重点就是市场化定价。因此,发行价已经大大高出此前的市盈率定价法,按理说,如果市场化定价能发生效力,那么新股上市后的市场定位就不应该高出发行价一倍,但新股上市后二级市场定位却依然水涨船高,仍然受到发行价翻倍的“传统”牵引,折射出市场化机制的失灵。

  客观现实给人的感觉是矛盾混乱的,一方面几乎人人都惊呼新股发行价太高,可是另一方面人人都在追捧新股,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趋之若鹜地积极申购新股,认为新股包赚不赔,导致新股中签率极低。这里面的潜台词是新股的发行价不高,所以上市后仍然有得赚。那么能不能把新股发行价彻底放开、完全随行就市?显然这也是不行的,真要彻底放开新股发行价,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失控,因为A股市场是病态的,市场机制很不健全,完全放开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的崩溃。

  小改小革不敌炒新之风越刮越猛

  新股的诸多问题其实还是源自A股市场的各方利益纠葛。市场虽然现在号称已经进入全流通时代,但新股发行及上市方面仍然是股权分置的,发行上市的股票只占公司总股本的一小部分,导致发行价畸高,上市定位离谱。如果新股一开始就全流通发行上市,恐怕也会出问题,虽然新股也许不再不败,但又会出现大小非不败的效应,发展下去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做大小非,新股上市即抛,周而复始,又会形成新的市场不公平现象,最终的结果将是新股发行陷入困境。这个结果显然是管理层不愿看到的,因此新股发行改革只能修修补补,试图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结果却又回到了老路上去。

  但这种局面正好让二级市场炒家浑水摸鱼,于是又出现了炒新狂潮。由于现在二级市场正处于亢奋期,因此炒家对新股采取的策略是上市即炒,高举高打,给人的感觉是新股定价低了。如果片面理解市场化定价原则,那么就会继续抬高新股的发行价,从而形成一、二级市场轮番抬价的恶性循环,终至不可收拾。当然,最终市场的无形之手一定会自发调节,但届时市场已经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这是A股市场所承受不起的。现在的A股市场似乎又在重蹈覆辙,新股的上市即炒之风越刮越猛,先前的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并不仅仅是因为IPO重启首单而被爆炒,紧接着上市的家润多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市场如此狂炒新股,无异于在嘲弄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事实上管理层也确实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遏制炒新狂潮,因为一切仍在原来的制度框架内运作。管理层唯一的杀手锏就是大规模推出新股,但那样就可能再次将市场打趴下,投鼠忌器的困扰让管理层左右为难。长此以往,新股不败与逢新必炒的心腹大患最终还是会让市场付出沉重代价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