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开虎
几年前,中钢协一位内部人士曾因涉嫌泄密被抓
力拓员工“间谍门”仍在发酵。中国官方的定论是,力拓四名员工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机密。
那么,力拓到底窃取了什么国家机密,从而影响到了铁矿石谈判?这些情报又是如何流传出去的?
“笃定”的巨头
路透社援引一位知悉调查情况的消息人士的话称,与四位力拓雇员一道遭到拘留的首钢高层谭以新正在接受审查,涉嫌在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中泄露了中方的“底线”。
接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的消息人士告诉CBN记者,所谓“底线”是指中国主要钢铁企业的财务情况、生产成本、设备运行情况等,并非只是价格底线那么简单。
一个现象是,今年以来的多次钢铁行业形势研讨会上,三大矿业巨头代表每次出现在演讲台上,都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认为中国需求将会上升。
“他们为什么那么笃定?”今年4月在南昌的一次铁矿石形势研讨会上,一位钢铁企业代表对CBN记者说。
从目前官方给出的说法来看,这份“笃定”,是建立在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钢铁行业形势充分调查基础之上的。
一位曾在中钢协工作的人士告诉CBN记者,中钢协旗下拥有会员企业72家,这72家企业都会将公司的生产情况、对矿石的需求情况、盈利状况上报到中钢协;中钢协会定期将一些行业数据发到会员企业手里,让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情况,“虽然这些上报的数据可能有水分,但是大部分应该是准确的,起码能够大体反映行业以及公司的发展情况。”
由于会员众多,泄密的范围也就扩大了。但该人士认为,最核心的信息还是掌握在少数几家大型钢铁企业那里,因为中钢协今年作为谈判代表,谈判底线是在与大钢厂充分沟通基础上得出的,并不是哪一家钢厂的底线,而这些钢厂显然都知道其他钢厂的数据,以及相互之间的情况。
参与今年谈判的钢铁企业一共16家,包括宝钢、河钢、武钢、鞍本、沙钢、山钢、马钢、首钢、华菱、包钢、太钢等。目前,首钢就已被证实,因涉嫌泄密一高层已被相关部门拘留。
此外,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今年以来不太正常的铁矿石进口情况也引起了各方重视。他说:“海关拥有今年以来详细的进出口数据,哪家贸易商进口了多少矿石,都非常详细,而这些数据是不公开的。今年三大矿山公司都非常笃定,中国需求旺盛,他们不仅没有减少对中国的出口,反而都在千方百计向中国市场提高出口量。为什么?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获取进出口详细数据,哪些钢厂需求量大,哪些贸易商需求量大,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与他们谈。”
曾经泄密?
如果此次泄密事件属实的话,这并不是中国钢铁业代表第一次向国外矿山公司泄密。几年前,中钢协就出过一次事——中钢协一位内部人士因涉嫌泄密被抓。
而力拓恰恰是通过这些人,获得了中国钢铁行业的一些核心机密。这直接影响到了一年一度的铁矿石定价。
上述前中钢协人员告诉CBN记者,在中国正式参加铁矿石谈判之前,中钢协统计部一位人士自己单独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公司注册地在国外,然后将中钢协的一些数据拿出去卖给国外矿山公司。
他说,由于当时中国钢铁企业还没有参加铁矿石谈判,所以此事后来影响并不大。
时隔几年,参加铁矿石谈判之后,中国钢铁业在全球影响日渐增大,成为影响全球铁矿石需求最大的因素。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高昂的铁矿石价格通过高昂的钢材价格,让全国老百姓间接地为之埋单,铁矿石价格已不再是单纯地影响钢材本身的价格,而是一下子成为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因素。
“这种事情不可能只发生在今年,前几年因为经济形势很好并没有引起官方重视。持续上涨的矿石价格,引起了高层的重视,金融危机成为这次‘出事’的导火索。”上述钢铁行业分析师向CBN记者分析政府部门今年调查此事的原因。
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CBN记者介绍,今年6月中旬,业内就曾传出“非得抓人不可”的说法,因为“他们做得太过分了”。
胡士泰财产之谜
由于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等人与中国许多钢铁企业非常熟稔,他们就成为了连接力拓公司总部决策层和国内钢厂的信息纽带。
熟悉胡士泰的消息人士告诉CBN记者,胡士泰身家不菲,甚至可能是亿万富翁。不过,此消息目前未能得到力拓方面的证实。
目前国内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胡士泰生于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上世纪80年代曾在中信集团工作,后进入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哈默斯利铁矿(Hamersley)工作,力拓收购哈默斯利铁矿后,胡仍继续留在哈默斯利铁矿工作,前前后后在哈默斯利铁矿工作近20年了。后来胡士泰移民澳大利亚,取得澳大利亚国籍。
“既然官方认为胡士泰等人勾结中国钢铁企业内部人员,那么力拓肯定会有‘公关’费用,如果他们向钢铁企业代表行贿,这也有可能是贿赂者收入来源之一。”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认为,“因为这部分公关费用不能开发票,所以到底花了多少钱,并没有依据。”
“而谭以新的情况就比较容易查了,看看其收入情况是否与其职务相匹配,如果有出售情报的行为,这些情报的价格也是不菲的。”上述分析师说。
什么是国家机密
被调查的中国钢铁企业人员目前尚未有定论,但消息如何传播出去的,则已引起各方重视。
事实上,CBN记着多方了解到,类似的在行业协会就职、拥有私人公司的“半工半私”的人员并不罕见。“这些人就利用职务之便,以咨询公司的名义,从事所谓的行业咨询。”山东一家钢厂的代表这样说。
“也有一些以前离退休的官员,离职后被一些外资公司高薪聘请为顾问,薪水甚至比以前在职的工资还要高。”与这些人员接触过的人士告诉 CBN记者,“这些人对于以前关注的行业是非常了解的,且许多拥有真知灼见,他们如果想获得一些数据相对容易得多。”
但是北京一家钢铁咨询机构对此提出疑问:“我们平时也提供一些行业分析报告给客户,可是什么样的数据不能提供呢,哪些数据又被界定为国家机密,我们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