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世界贸易组织近日警告,预计今年全球贸易总额将萎缩10%。这证实了包括笔者在内许多人的预计,亦即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不断上升。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后的3个月里,“出台更多限制和扭曲政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008年反倾销调查已经比2007年增长28%,2009年新发起反倾销调查数还可能随着经济危机持续而急增。
在严峻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各国以邻为壑的内在冲动大大增强。而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危害何在?1930年代美国《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爆的全球贸易战已经提供了答案——全面贸易战必将推动全世界堕入贸易保护与贸易萎缩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进而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在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多年之后,世贸组织接二连三降低对世界贸易的预测,今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将萎缩10%的预测,其中固然有经济危机导致需求和贸易萎缩的因素,但预计全球和主要经济大国经济降幅均明显小于贸易预期降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全球经济展望》对今年世界经济降幅预期为1.3%,不足贸易预期降幅的1/7,相当程度上不能不归咎于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一国外贸依存度越高,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对其打击就越大,即使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本来是这个国家自己挑起的,也不会例外。在经济危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所处地位尤为不利。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压力有增无减。根据我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5月19日发布的统计,2009年1—4月,中国遭遇“两反两保”调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激增,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假如说19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中,率先挑起全面贸易战的美国经济和贸易降幅居发达国家之首不过是咎由自取;那么,在这场危机中,极力维护自由贸易体制的中国遭受保护主义风潮冲击,就显得格外无辜了。
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各占出口半壁江山的特点进一步放大了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对我国的潜在杀伤力,因为如果内资企业因为外界保护主义不确定性上升而向别国转移生产,我们虽然损失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无损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但外资企业一旦出于同样动机向别国转移生产,我们就一无所获了。我们切不可因为我国反危机计划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就志得意满,因为只要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下层,发达国家“成功”向我国转嫁危机的风险就居高不下。
对我们而言,现实的选择应该是用各种方式遏止保护主义风潮使之免于失控,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部分弥补全球贸易体系之所失,降低对外需和外资的过度依赖,并提高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