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虽然上海将在201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在上周末的陆家嘴论坛上,各国金融机构高管仍然对这一问题保持热度。他们纷纷从各自的角度解读何为自己眼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对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之路提出建议。
“从日本经验来看,谁要是希望成为金融中心,国际中心也好、区域中心也好,别只想从中赚钱、实现利益。”作为一位来自同在亚洲的区域金融中心东京的高管,东京证券交易所集团社长兼首席执行官齐藤惇如是说。
他强调,金融中心是给全世界去利用的,任何国家,日本也好、中国也好,如果要让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本国的利益,注定会失败。”他说,日本的教训是,日本在1996年之前一直坚持外汇控制、外国投资限额,改变已经有一点晚了。东京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个目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实现。
此外,他还强调,上海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货币和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伦敦、纽约这样的地方有它的优势,无论美国经济环境怎么恶化,只要全世界都相信美元作为一种结算工具,那么美国可以一直享受其货币地位带来的好处。中文和日文,毕竟都不是国际上通行的语言。”
麦肯锡公司亚洲区董事长鲍达民强调,要建立一个金融中心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硬件和软件来支持。他指出:“上海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已经有很多的发展动力,但同时也需要和政府好好地合作,设计出一个很好的机制和体系,同时还要创新,特别是金融创新。中国市场需要发展,现在不能完全依赖银行,而且还有中小企业融资,还有国内投资和增长进一步发展,仍需要技术、仍需要吸引那些国际优秀人才到中国来,这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鲍达民还认为,建设金融中心的另一个关键是风险管理。此次危机带给纽约和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挑战是风险管理,“他们有很强的控制体系,但是没有很多人加以运用,也就是说软件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大。还要强调一些机构的文化。”
不过,更多高管表达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之路的乐观态度。“我是跨国公司到上海融资的经理之一。很多人像我一样到这里融资。”纽约梅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纳德·欧汉利在谈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时如是说。他认为,上海人才流动机制非常灵活,和其他一些地方相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他还认为,要想成为金融中心,上海还需要吸引最好的机构到上海安家置业。“和其他有这个(建立金融中心)梦想的发达城市相比,上海有一个优势:很强大的经济基本面。”欧汉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