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投放:质量期待与数量齐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 02:13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上周,4月份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几乎同时公布,虽然CPI、PPI再次双双告负,出口依然低迷,甚至新增贷款也大大低于一季度平均水平,但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依然对未来作出了乐观预测。央行最新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前4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5.17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量。对此,接受采访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近期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是特殊环境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体现,有利于抑制通缩预期,增强信心,支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予充分肯定。”

  新增信贷继续实现同比多增

  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5918亿元,较3月份的1.89万亿元新增信贷规模的确回落明显,环比甚至大幅下滑近70%。“在发力狂奔3个多月后,4月份信贷终于稍稍缓步喘息”,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只不过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一次“间歇性回调”。具体来看,虽然信贷环比增速下降,但仍然实现了同比多增,且票据融资在经历了前期冲高之后,开始大幅回落。同时,与信贷扩张有所收敛不同,货币供应量增速仍然继续冲高。4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5.95%,增幅比上年末高8.13个百分点,创1996年10月以来新高。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金融分析师仇高擎对本报记者说:“4月份贷款增长回落符合我们的预期。”他认为,按照银行放贷“早投放,早收益”、前高后低的普遍规律来看,整个下半年可能都会呈现出“高增速、低增额”的发展态势。

  在日前举办的“2009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4月份央行在信贷政策方面没有任何调整,信贷环比大幅下降是商业银行自身原因,有可能是3月最后几天的突击放贷把4月的数据占了。而此前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3月贷款猛增一定程度上受银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响,有“冲时点”的成分。未来几个月,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需一段时间“消化”。如果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信贷仍需一定力度的增长。

  支持实体经济低于数据表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4月份信贷的大幅度回落是一种平稳的回落,依然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宽松。他说:“1至3月份的信贷投放是很难做一般的历史性比较的,它是危机时期一个危机应对型的特殊做法,按照6000亿元左右的投放,跟去年比,依然是适度宽松的。即使后几个月回落到2000亿元左右,全年看下来也依然是宽松的。”

  显然,一季度信贷增速不可能持续是大家的共识。而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商业银行高涨的贷款意愿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复苏已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信贷投向的合理与质量的提高才应该是金融界上下和市场各方关注的重心。

  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8.4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环比双降,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再度回落……种种迹象显示,信贷资金的剧增或许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低于数据表现,银行信贷并未完全投放到实体经济中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分析4月份的信贷结构时表示,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是一个明显的积极变化,短期贷款反而出现负增长,这一趋势表明没有太多资金流入生产,发电量的下降和工业产值的持续下降也能佐证这一点。

  信贷理性回归质量有待提高

  4月份对公短期贷款减少786亿元,而同期企业存款增加6306亿元,同比多增3984亿元。这一减一增也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表现。仇高擎分析指出:"目前,贷款确实过于集中于优势行业。毕竟这些优势行业的背景决定了其融资相对便利,对银行而言风险也相对可控。但这类企业由于项目投资周期长,短期内很可能不会将资金都投出去,或许会选择先把资金存在银行当作储备。"

  如此推算,一些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在巨大的信贷"蛋糕"中,很可能分享不多。另外,尽管新增贷款中居民户贷款占比大幅下降原因主要在于住房按揭及汽车信贷等中长期消费型贷款增速下降,但是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任重而道远。未来如何在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防范风险,增加"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占比,提高消费信贷,由前期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转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际上,上述问题早已受到金融主管部门的关注。央行方面有关人士就表示,"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同时,我国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若只有'保'没有'压',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可能放慢,应坚持"有保有压",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信贷进入实体经济风险就小

  日前,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召开的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也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科学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郭田勇表示,从贷款投向看,一季度全国银行业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贷款并没有增加;而农业贷款却超过了平均贷款增速1.3个百分点,这是多年未见的积极变化。

  "要围绕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最低项目资本金要求,坚持独立审贷;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切实做好'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方面的信贷服务工作。"业内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不仅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实际上,也是防范了信贷结构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换句话说,"如果银行信贷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了,风险也就小。商业银行信贷在适度增长的同时,应该也必须进入一个理性的信贷结构调整期。"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寻求合理稳定的增长平衡点,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保驾护航。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