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镜头外的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 02:35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王晓帆 发自广州

  电梯的门一关,站在电梯角落里的保罗·克鲁格曼随即往墙上一靠,低头闭目养神。三天的时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连续进行六场演讲与对话活动,密集的行程让这个56岁的经济学家无比的疲惫。

  当电梯下到2楼的时候,他的随行人员告诉他,即将开始的这场演讲有电视台在拍摄,鼓励他表现得要像在中央电视台拍摄节目时一样好。随着电梯门“叮”的一声,他的随行人员突然大喊一声“Action(行动!)”。

  克鲁格曼随即挺身、抬头,收起他微微鼓起的小肚子,昂首快步走出电梯,迎向汇聚而来的人群。

  克鲁格曼在人群面前表现得很自然,但本质上他是一个害羞的人,因为每当一个人突然靠近他的时候,他的头会微微地后仰,避开一点点,等看清楚来人的面貌之后,才恢复正常的姿势开始和人交谈。

  克鲁格曼演讲时肢体语言很少,但是他会用眼睛来回扫视听众。经常需要站在讲台和演讲台的克鲁格曼,一定知道演讲时和观众眼神交流的重要性。但是他的眼神左右扫视的时候速度太快了一点。

  一个摄影记者抱怨,克鲁格曼虽然很上镜头,演讲的时候表情和神态也非常的丰富,但是他的眼神总是很难捕捉:“他的样子就像在做一个鬼脸。”

  不过在例行的新闻拍照时间,克鲁格曼会很配合记者的拍照要求,这或许是因为他也算得上是“半个新闻工作者”。但是如果某个记者过于“贪婪”,他会故意扭过头去,不让记者再拍。一般地说,记者拍四五张照片,他会很配合,但是一旦超过这个数字,他就会扭过头去。有一位记者看到克鲁格曼转身之后,小跑一圈想继续拍。克鲁格曼显然记住了这个记者的脸,当那个记者想按下快门的时候,他瞬间又转了个方向留给镜头一个后脑勺,然后他抿了抿嘴,似笑非笑。

  劳累时他会说他需要休息,要求不要任何人打搅,但是实际上他不停地在电脑上打字。也许他在写《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从1999年开始,克鲁格曼雷打不动的持续每周更新两篇专栏文章。当他停止打字之后,他心满意足,叫一份牛排和一瓶红酒。?

  克鲁格曼以在专栏上不停的攻击美国前总统布什而闻名。即便在美国,攻击总统也是一件容易令人生厌的事,但是克鲁格曼却因为“追咬”布什而受到群众的爱戴,因为他的文章处处是为了美国着想,他无疑是一个“爱国者”。穿着蓝色衬衣和嘉宾侃侃而谈的克鲁格曼,留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一个害怕环境改变、追求安稳的人。离开美国才几天,他就开始有了一些“淡淡的乡愁”——当有人问他广州和纽约比起来有啥不同的时候,他抬起眼睛,望着玻璃窗外的云彩,吐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缓缓地说:“纽约啊,很大。”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