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批复了上海关于浦东扩区的申请,同意撤销南汇区,将南汇区行政区划并入浦东新区。上海市辖下的这两个行政区域的合并,有助于直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于浦东乃至上海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浦东新区,面积为1210.4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268.60万。从地理空间概念看,浦东新区所辖面积得到了较大的延展,但是,任何行政区划的合并,都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简单相加。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并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如果说,上海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那么,浦东就是明珠上的一颗炫目的宝石。自从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起,浦东被推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19年来,浦东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带动整个上海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合并之前的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作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地,其发展成就可圈可点。但是,随着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日益成熟,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金桥出口加工区等功能区的不断发展,浦东进一步探索改革试验的操作空间已经略显狭窄,土地等资源的约束在制约着浦东的发展,也影响着浦东服务于“两个中心”建设功能的发挥。
在这样的背景下,浦东南汇两区的合并,充分表明这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举措。两区合并,通过功能的整合与政策效应的发挥,可以达到1+1>2的效应。如果将合并前的浦东新区比为鸟之一翼的话,南汇的并入,则如鸟又增一翼。有双翼之力,新的浦东新区将拥有更大的格局,拥有更广阔的试验空间。
上海已经确立了推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的战略。同时,上海也承担了一些国家战略,如大飞机项目。两区合并之后,浦东可以更合理地布局,在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更自如地调整产业规划,在部分产业形成功能集约的同时,也实现部分产业顺利向原南汇区域延伸。
行政区划调整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陆家嘴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洋山港,将会统筹到新浦东的土地上。两个区不仅可以在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实现功能互补,而且可以实现功能集约。同时,洋山深水港与外高桥港区得以和浦东国际航空港的功能形成更优化的组合,形成现代物流枢纽,从而全面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级与水平。
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由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的航运金融业务的增长,不但能够丰富金融产品,也能提升航运中心在国际上的地位,形成依靠高端服务而不是简单依靠增量来发展的格局。两区的合并,有助于将陆家嘴和现代物流枢纽的各项业务组合起来,形成从金融、保险到内外贸易,从咨询服务到各种专业服务的一条龙服务价值链,从而可以构筑起更高效的服务高地。
浦东南汇合并,也体现出很强的政策性。一方面,国务院对此合并计划的迅速批准,表明中央对于浦东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行政区域的合并,可以将原浦东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地所具有的政策优势,向原南汇区域延伸。
显然,浦东南汇合并,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重塑,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升华的新契机。浦东当年的敢闯敢试、开拓开放、创新进取的精神,恰是在今天推动上海未来新发展最需要的社会资本。这种精神状态是比土地、政策更重要的驱动力。
应该注意到,城市行政区域的合并,较为复杂,牵涉面较广。比如,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人心安定,拿出各方均能接受的整合方案;如何让相关部门顺利对接,避免百姓和企业办事流程的延长;如何在原来两区财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实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均等化——诸多问题深刻反映出区域合并本身是一项有成本的工程。如何尽量降低合并的磨合成本,发挥整合效益,也将是对新浦东的一个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