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土地市场白皮书:4万亿拉动120万亩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04:18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丽 发自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易居中国旗下的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近日完成了《中国土地市场白皮书》,分为2008年回顾、2009年展望两个部分。《中国土地市场白皮书》指出,土地市场在一片寂寥中走向2009年,由于2008年众多城市未能如期完成土地供应计划,而进入2009年后,4万亿投资项目将陆续上马,白皮书认为,2009年土地供应总量有望整体放大。同时,由于2008年土地市场的低迷,促使各地政府纷纷出手,试图通过控制供应总量、改变付款方式、降低出让难度等多种措施,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促进土地成交,从2008年底土地市场表现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部分 2008年回顾

  总体:30城市土地流标率13%

  2008年全国土地市场也迎来寒冬,2007年疯狂竞价的火爆场面不再,七成以上土地以底价成交,流标、退地风潮更是席卷全国。

  在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所监控的30个大中城市中,2008年有248幅经营性土地流标,流标率达到13%,其中上半年经营性土地流标率为8.6%,下半年流标率则上升至17.4%。

  2008年,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均采用了降低底价、提高地块容积率和建筑面积等方式,直接、间接地降低地块的总价或单价,部分地块已经回落至06年的价格水平,从而有效促进了地块的顺利成交。

  供应:土地供应节奏相对稳定

  在2008年全国的土地供应量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不是住宅用地,而是工业用地。从土地幅数看,工业用地供应比重达到51%;其次是综合用地,供应比重达到20%;住宅、商业类地块供应比重分别达到15%和10%,而办公地块甚少,供应比重只有1%左右。

  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30个重点城市土地供应面积2.4亿平方米,其中经营性用地供应面积为1.9亿平方米。从全年供求走势来看,土地供应相对平稳,下半年较为集中,年末达到全年供应峰值。从各城市具体表现来看,近七成城市下半年土地供应面积达到全年供应的50%以上。

  从各典型城市表现来看,2008年末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放量。北京和上海2008年供应量相对较大,分别为980万平方米和1610万平方米,四季度供应量,均达到全年供应总量的三成以上,为年度次峰值;广州、深圳和南京均于四季度出现供应峰值,其中深圳和南京整体供应量相对较低,仅为300万~400万平方米。

  重庆和武汉则在三季度达到供应高峰,年度供应总量为400万平方米左右;天津、杭州、成都等城市的供应节奏相对均衡,其中天津和成都供应量分别达到3638万和1824万平方米,在各城市中处于最高水平。

  成交:土地市场整体低迷

  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30个重点城市土地成交面积1.9亿平方米,供求比1:0.77,其中经营性用地成交面积为1亿平方米,供求比1:0.55。

  从全年走势来看,大部分月份表现低迷,成交量在1.2亿平方米上下波动,除1月外成交量持续低于供应量,11月供求缺口达到全年最大,12月受年末供应放量和政府救市影响,成交量大幅回升,达到年度次峰值。

  从典型城市成交情况来看,差异较为明显。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的成交面积均超过1000万平方米,其中北京和上海于一季度和四季度出现成交高峰,而天津和成都各季度成交走势相对平稳。

  成交价:74%的土地底价成交

  2008年初,还在上演多个开发商争夺土地,溢价率不断攀升的情况,高地价高溢价地块仍有出现,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回落,到了下半年,多数土地底价成交,流标退地事件时有发生,土地市场也愈加冷清。

  从整年来看,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经营性用地中,有74%的土地底价成交,15.7%的土地溢价率不超过10%;仅有4.3%的土地溢价率超过50%,而其中超过90%的土地成交于上半年;还出现了0.5%的土地低于底价成交的状况,80%的负溢价地块出现在下半年。

  从各城市经营性用地的溢价率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土地都以底价或者小幅溢价成交。深圳、天津、南京、杭州等城市,底价或接近底价成交的比重均达到90%以上。

  但就2008年全年而言,在上半年还是偶尔会出现土地高溢价的情况。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表示,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下调,下半年土地市场愈发冷清,高溢价土地踪迹难觅。

  2008年土地市场关键词

  【流标】典型一线城市流标20%以上

  开发商2007年的疯狂拿地行为,在2008年出现了戏剧性的大转折。

  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2008年监控的3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显示,这些城市中的经营性土地有248幅流标或未成交,流标率达到13%。其中,上半年经营性土地流标率为8.6%,而下半年流标率上升至17.4%,流标现象明显加剧。此外,退地风潮也在全国蔓延。

  从典型城市的土地流标情况看,北京、上海和广州,都表现出流标愈演愈烈的现象,流标率达到20%以上,且下半年土地流标情况普遍比上半年明显加剧,深圳下半年的经营性土地流标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与土地供应规模的缩减有较大关系。

  作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一线城市,其流标现象也对其他城市产生影响。

  【退地】退地风波频频上演

  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分析认为,2007年整体楼市形势大好,开发商争相拿地,“地王”频频出现,但随着多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市场出现阵阵寒流,2008年全国楼市普遍陷入低迷,开发商信心下挫,加上巨大的资金压力,2007年的宠儿成为2008年的弃儿,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对于不少在2007年高价拿地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退地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年初由融信开启2008年退地风潮,融信地产不惜损失7000万元土地保证金,退还福州白马路地块,此后,多家中小企业纷纷损失重金,退地减负。

  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在《中国土地白皮书》中指出,相比“割肉”之痛的退地企业,也有企业优雅转身。如:苏宁在其南京东路163地块退地事件中可谓是毫发无损。该地块下方正是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南京东路站站点,其建成时间影响到土地交付,苏宁借机与政府协商,及时解除合同,44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得以全额退还,避免了数额不小的违约损失。

  此外,面对2007年“抢”来的高价地王,还有企业则采取 “先退再进”策略,终成最大赢家,志成企业便是这样的范例。2008年6月,志成先损失3000万元保证金,将2007年9月以11.04亿元高价竞得的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的4C东南地块退回。2008年10月,再将该地块以7.64亿元重新购入,一退一进之间,节省资金达近三分之一,使其成为近期退地事件中的一大赢家。

  【2008年地王】20亿~30亿地王占半壁江山

  2008年地王成交总价水平相比2007年出现明显下降。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 “地王”总价区域主要集中于20亿~50亿元,其中20亿~30亿元的“地王”占了半壁江山,仅有1幅地块成交总价达到50亿元以上。

  而2007年 “地王”总价普遍较高,6成地块总价超过50亿元,排行第一的长沙开福区新河三角洲 “地王”,成交总价更是达到92亿元。

  克尔瑞中国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全国楼市在2007年末开始进入调整期,200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大幅下跌,开发商资金压力加大,土地市场也陷入低迷,出现大量的土地流标或退地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价格的下降和竞争程度的减弱,让部分企业看到了低价拿地、借机拓展的机会,从而出现了一些表现相对突出的地块,成为今年土地市场上的关注重点,但与2007年相比,2008地王显然成色不足。

  随着市场走向观望,土地市场日益低迷,开发商的资金链又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昔日地王风光不再。在广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召开的一次市场形势分析会上,透露了广州有5幅高价地块至今未缴清土地出让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