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媛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狙击手、2008年美国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功预测者和大肆做空者,难道还有别人能够屡次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金融实验室?唯一的答案就是,乔治·索罗斯。
拥有这样呼风唤雨、引风搅浪的力量,这样的人内心最在乎什么?你想象不到索罗斯最在乎的是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
在《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力图以一个哲学家观看世界的方式,来谈论2008年金融危机和自己如何以“反身性”理论在其中大赚银子的一些心得。
1987年在中国武汉举行的卡尔·波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索罗斯受邀以书面形式发言回顾了他在上世纪50年代于伦敦经济学院师从卡尔·波普的经历。他正是彼时接受了波普的“反身性”理论,该理论挑战随机漫步假设,对于那种懒散地想当然地认为价格波动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回归均衡的流行范式进行了驳斥。
在该书中,他认为当前我们遇到的麻烦正是因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建立在上述错误范式中。
基于此,发源于此理论基础,索罗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逆行其道大赚其钱,而在这本书中,他提出的解读金融危机的新范式则颠覆了主流经济学几百年的理论。
索氏新范式
索罗斯以观看的心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这迥异于其他参与者,他是身在庐山却又在庐山之外。为什么说索罗斯是一个观看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观看”之所以区别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看体育仪式的“观看”,是哲学家的“观看”在于追求现象背后的原因。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提出的。从索罗斯该书内容结合库恩的“范式”概念来看,这有三层含义,一是提出形而上学思维,这是哲学范式;二是提出一种科学习惯传统,这是社会学范式;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是实验范式,模型。
范式的提出者库恩最想告诉世界的是,哲学科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抽象性,而是要有具体性,要解决问题。索罗斯恰恰在构筑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在世界金融市场来实验他的哲学理论并屡获成功。
理解了范式,也就是理解了索罗斯为什么自称哲学家,为什么这个哲学家每次大赚其钱却总是自称他仅仅是实验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制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做空2008年信用危机,却总是在声称利用了自己的哲学理论而赚钱,这听上去不可思议地虚伪。但是,这是真的吗?哲学能够赚钱?而且是富可敌国的钱?
索罗斯在这本书里给出了答案,你能,无限可能,前提是你要理解并运用“反身性”(Reflexibity)理论去观察金融市场。
反身性理论
流行范式认为,市场价格只是随机偏离理论上的均衡点但会归于均衡。这种范式迄今为止还在世界各所大学里面被教授给学生。
索罗斯正式挑战这种范式,认为其陈旧过时并是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市场从来不会按照经济学理论假定的那样达到均衡,在观念和现实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反身关系,市场参与者存有的偏见或者预期既会影响市场价格,也会对价格本应反映的基本面产生影响。
假如这种偏见和预期是错误的,那人们就会自食其果。索罗斯说,不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货币和财政当局都无法把他们的决定仅仅建立在知识之上,他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观念会影响市场价格走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价格又会影响到通过他们来体现的所谓基本面情况。
人们不会在犯错的刚开始就认识到错误,而且随着自我预期的增强,更多人们会被席卷到这种自我增强的预期,就像喝一点小酒自我感觉良好没醉,但慢慢喝多了,喝醉了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行动敏捷,智慧出众,这就是政策错误但全民信心带来的暴涨,按照索罗斯的理论,这种自我增强最终会自我溃败,导致暴跌。这个自我增强和自我溃败的过程,就是反身性的一次完整表现,自我溃败之时就是泡沫破灭之时。
这就是金融危机大泡沫的起源。索罗斯把历次危机都看作是过去25年左右时间酝酿出来的超级泡沫,这是一个长期反身性过程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索罗斯如此与众不同?他蔑视主流经济学,并以其在金融市场的成功实验证明了他的蔑视是如此富有力量和效果。
在我们有幸亲身经历的最大一次国际经济危机中,寻暇读读这本书,了解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金融哲学家、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经理,他不是在炫耀他的财富,而是真正平和地探讨他和世界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让我们一起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