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美货币互换背后的利益考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08:49  中国经济时报

  美国与西方四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出于各自利益考虑,新兴市场国家在积极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应对来自中国等国的挑战首先要在西方确立美元的优势地位。■观察■本报记者王月金

  4月6日,美联储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总额近3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欧美货币互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清偿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维持了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但这也预示着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适合实际需要。

  货币互换解决国际清偿不平衡

  根据协议,美联储将可从英国央行购买300亿英镑(约合450亿美元)的储备,从欧洲央行购买800亿欧元(约合1080亿美元)的储备,从日本央行购买10万亿日元(约合990亿美元)的储备,从瑞士央行购买400亿瑞士法郎(约合350亿美元)的储备。

  “现在国际货币体系问题是清偿不均衡和汇率稳定的问题,这都影响到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国际货币供应没有纪律约束,更多靠道德层面和自我约束,例如,若美元发行过多、过滥,美元地位就会动摇,美国也在自我约束,但没有纪律约束,而外部约束远远不够。”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清偿和稳定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各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提高了外汇储备规模,不仅增加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而且还保持了汇率的稳定,增加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如果通过市场操作,美国增加了其他货币要用美元到市场上去购买,就会使美元的市场投放量增加,从而导致美元贬值或者影响到汇率稳定。而实行双边互换,美元的市场投放就得到各国央行的控制,增加了美元的可控性。而且其他国家注入美元,也没有增加本币在本地区的供应量,这就不会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外汇市场可以稳定运行。”李永森说。

  陈道富认为,“在正常情况下,IMF可以用类似贷款的方式为各国提供流动性,但IMF能力有限而且还附加很多条件,而货币互换是双方进行协调的结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并提升了市场信心。”

  货币互换背后的利益考虑

  “IMF的提款权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各国在发行货币。美元既是国际货币又是本币,本币和国际货币可以协调但有时有矛盾。美国增加美元本币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但是国际不需要这么多美元,这就产生了矛盾。”李永森表示。

  矛盾的发展就有可能动摇美元的地位,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国债净增发额达1.47万亿美元,2009年美国增发国债规模势必会更加庞大。从中长期看,美元贬值风险较大,而美元贬值的直接后果便是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财富缩水,因此继续增持美国国债意味着未来出现更大损失。

  “西方五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积极维护美元地位的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与西方四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出于各自利益考虑,新兴市场国家在积极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应对来自中国等国的挑战首先要在西方确立美元的优势地位。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许多国家都采取货币互换方法,例如中国央行先后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

  “实体经济贸易联系越紧密需求货币就越多,货币互换的办法能解决贸易的清偿问题。在不影响汇率的情况下使国际结构性的清偿问题得到缓解,但从长远来看要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李永森说。

  李永森认为,中国央行与多个经济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和多个经济体贸易往来加强的客观需要,方便了双方贸易流通,也为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创造了条件。

  货币互换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五大央行联合声明指出,如果需求增加,将通过这一新货币互换协议,向美联储提供相应的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

  “未来进行货币互换的国家和地区会越来越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陈道富表示,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货币互换也会出现,这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而在危机下,增加市场货币流动性显得尤为迫切,而货币互换不仅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增加了央行干预的空间,还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了汇率的恶性波动。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清偿和不稳定的问题就要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李永森认为,超主权国际货币可以根据清偿能力供应相应的货币量,没有国内和国际之分,使国际货币市场具有稳定性。

  但“超主权国际货币短期内实现难度非常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会逐步实现,而且超主权货币是唯一货币还是补充货币等都要考虑。”陈道富认为,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提出指出了国际货币发展的新方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