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切断“以药养医”的机制弊端,三五年内“看病难、看病贵”将成为历史■本报记者王月金
4月7日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公布后,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邀请专家解读透视医改新方案。
以人为本全面覆盖
《实施方案》要求“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这为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过去只是部分人,如国企员工、公务员等享有医保,现在覆盖全民,这就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部长岳颂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三项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据悉,目前,已分别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1亿多城镇居民和8亿多农村居民。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王甫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医改方案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好处,不仅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而且对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医疗问题都体现在方案中了,尤其在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和待遇提高方面对整个基层都有好处。”
全方位根本改变
岳颂东说,这次医改是全方位的改革,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从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来看,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时措施。
王锦霞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而“以药养医”、医药不分的体制性顽疾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之一,新医改的目标直指医药分开,就是彻底切断了医院、医生开方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悉,在“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下,药品价格在各环节的实际构成中,生产成本只占30%,商业流通成本占到20%—25%,其中包含医药代表5%的提成,医院环节占45%—50%,其中包括医院加价、折扣和医生回扣的费用。
“方案针对过去长期解决不了的弊端,从机制上解决了‘以药养医’的问题,这也从源头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岳颂东说。
王锦霞也表示,“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不能打破的主要原因是财政补偿不足,而目前国家8500亿元的投入是让“医药分开”的财政保证,现在每年2800亿元是解决“医药分开”的最根本条件,按照2007年医院药的销售额4037亿元计算,医院的药品获利606亿元,对此,财政补偿是充足的。
此外,新医改还提出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王甫群说:“这一指导思想是对的,也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但在落实方面需要加强,只有认真落实到位,才能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尽管新医改方案从根本上、全方位改变了现行的医药体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王甫群表示:“企业医疗机构也应该享受公有医院的待遇,医改虽然包括了这一点,但没有更明确说明,中国许多基层厂(矿)企业的医疗机构设施落后,企业投资医疗卫生经费不足,国家又没给这些企业医疗机构足够的关注和财政补偿,使得企业对医疗机构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实施重点在于政策落实到位
医疗改革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医改的公益目标已定,接下来就是在具体的路径探索上,我们还需付出巨大努力。“多年形成的旧机制,不会一下子改变,这还需要时日,但三五年之内中国医疗现状会有一个大的改观。”岳颂东说。
《实施方案》称,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再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此外,将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建设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分析认为,政府多投入、公民付出少的医改初衷固然值得称道,但如果不在具体制度上进行缜密设计,医疗体制能否走上公平、合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存在变数。医疗改革公益性目标已定,具体的行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王甫群说,“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不但中央重视,尤其是地方基层也要重视,老百姓观念需要改变,一些小病能在社区就诊,就不要去大医院,这样既能解决卫生资源合理分配使用问题,又能降低民众的就医成本。”
岳颂东认为,这次医改的方案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大方向、指导思想、原则正确,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个别的小问题,医改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