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4 月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经过了长达三年的研究、激辩与调整之后,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终获定稿。
4月7日,医药生物板块高开低走。申银万国医药生物指数收于2367.91点,涨0.9%,在全部23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位列第十位。
而大智慧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7日当天,医药生物板块资金净流出9.4亿元。而在全部127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中,资金增仓的只有25家。
市场对此反应颇为平淡。原因可能是“这是一个均衡的、综合的方案,并且是各方利益兼顾的产物”,长江证券在其报告中如此表示。另外,“在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医药板块的利好已经被透支”。南方一家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医药板块“见光死”
昨日,仁和药业成为唯一涨停的医药股。此外,联环药业、四环生物、亿利能源、紫鑫药业涨幅亦超过5%。
而几只医药行业龙头股表现则不温不火。其中,云南白药微涨0.3%,收报36.39元。恒瑞医药更是以微跌0.73%收盘。
有券商研究人员用“见光死”来形容医药板块4月7日的表现。
“今天医药板块整体冲高回落属于正常,因为医改的利好已经相当程度上被透支。从2007年底到现在,大盘下挫了这么多,但医药板块还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估值。”上述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进入2009年以来,医药板块的表现远逊大盘,这与该板块一枝独秀的业绩颇为不符。年初至今市场上涨44%,而医药板块仅上涨28%。
而据已公布的年报计算,2008 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37%,净利润增长62.21%。而在Wind的10 个一级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收入增长排名低于能源和电信服务,位列第三,而净利润增长幅度则高居第一。
在2009年各行业愁云惨雾之时,医药行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我国2009 年1-2 月消费品工业运行情况显示, 1-2 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是12 个主要工业行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其中,2 月份同比增长25%。
但放到更为长远的背景下,医药板块估值却已经有点高处不胜寒。
从2008年至今,上证指数的跌幅为53.64%,而此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跌幅仅为27.14%。其中既有防御性行业自身业绩稳定的因素,又有医改方案的朦胧预期。
而相比众多券商研究报告的乐观估计,部分券商研究员在与记者私下交流时,也流露出对医改方案的观望情绪。
“医改方案的目标,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老百姓少掏钱,这必然对利益链上的既得利益者造成冲击。”有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其对医改正式方案公布对市场的影响,给出了“中性偏冷”的判断。
而另一方面,8500亿元的投入拆解下来,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像数字体现的那么巨大。
“国家是要在3年之内完成8500亿元的投入,而2008年国家在医药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已达到2499万元,这样算下来,也就多出1000亿元。而将1000亿元拆解到3年之内,对行业量上的影响并不算多。”该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而另一方面,医改带来的是医保的扩容,而不是医疗市场的直接扩容。“就像只是向你的钱袋子里塞了钱,而你怎么花出去是另外一回事。”
医药行业由消费而非投资拉动1
随着医改方案水落石出,市场期待的下一个热点就是基本药物目录的公布,而山寨版的基本药物目录,也在坊间流传甚广。
根据医改方案,我国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记者了解到,部分医药企业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并不积极。
“我们自己的药品已经有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而一旦进入了基本药物目录,产品价格会下降,受损失的是我们。”一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上述券商研究人士分析,两类企业有望在基本药物目录上受益。
“一是本身渠道做得不好,可以借助统一招投标统一配送拓展市场;二是产品定价不高,希望凭借自己的价格优势,挤掉竞争对手。”
而医药流通企业或将迎来洗牌。
“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配送费用,二是药品差价。而医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流通环节,缩小药品差价。”招商证券研究员张明芳向记者表示。
在其看来,小的医药流通企业,会慢慢沦为“搬运工”,而具备现代物流配送和信息管理、药事服务能力的流通企业,将受益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管理、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
细分下来,医药行业的分化之势更趋明显。
中金公司在其报告中表示,短期政策对基本药物(康缘药业、天士力)、医疗器械(鱼跃医疗、迈瑞)、预防性疫苗(天坛生物)有明显推动,高端专科药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则受惠于保障水平提升。
这也决定了医药行业的整体基本面不会因医改方案而有所改变。
“医药行业的成长性,从来不是由投资拉动的。”张明芳向记者表示,正是消费端的刚性需求,决定了医药行业从1990年以来连续18年的正增长。遵循这一思路,“有性价比优势的专科药生产企业”更具投资价值,“这主要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再就是有部分生物制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