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聊G20峰会(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 11:30  新浪财经

  但是的确有很多国家他的经济政策正在越来越体现出保守的倾向,中国加入WTO之后,从2001年我想是变的越来越开放了,而且这个开放的确为不同的经济体都带来了不同的利益,而且它对各国经济之间的不平衡的确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现在以美元为国际的主要储备货币,所以它的贸易赤字每年都很大,所以它也有很大的财政赤字,同时它的消费也非常超前,所以这种经济结构就很麻烦,就意味着有很多国家一定会出现巨大的贸易顺差,也意味着很多国家有很多美元的储备。如果贸易和投资是相对制约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的,就是国际资本的流动来克服各国经济的不平衡,但是因为它又是每个环节都设置障碍,比如说我们国家有近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同时我们也有比较大的贸易顺差,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像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带来的,因为我有钱,我想改变一下这种贸易结构,我想买我所需要的产品,那你不卖给我,或者说以某种什么核心技术为借口,你说要我怎么去实现贸易的平衡呢?就很难了。

  因为我们有优势的不可能再买你的产品,我不可能大规模的进口什么彩电、冰箱,我们中国价格又低廉,性能又非常好,比如说美国对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逆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那你卖东西卖给我吧,你不能卖那些没有优势的东西,你只能卖有优势的东西,他又不卖,所以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了。还有一个投资,我们本来可以经过投资,资本市场的流动来改善一下这种状况,比如投资也受到限制,实际上为了使全球的经济能够走出失衡的状态,能够走出金融危机,我想建立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贸易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吴老师,现在有很多网友在评论,问到的话题最多的一个是大家都非常担心这1.1万亿美元的计划,说会不会让美国又开始不断地印钞票,我们国家外汇储备怎么办?我们国家对外汇储备是不是必须买美国的国债呢?

  吴晓求:这1.1万亿还不完全是像3月中旬美联储说购买美国长期国债那样一种货币的发行,这是有差别的,这个一个是对IMF的注资,另外也是对多边发展银行的一个额外的贷款,当然还有对一些贫穷国家、欠发达国家的援助。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实际上是通过对国际金融组织,特别是对IMF的注资来完成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规模的扩大,功能的提升,以及它治理的一种完善,我想主要是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同时也要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就是IMF它的防御或者说对冲金融危机的能力,所以它和3月15号、16号美联储的那个行为还是有些差别,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印钞票的过程。

  另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当然这是一个热的话题,也是一个很老的话题,这是一个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当然不能手上拿有现金,比如有了外汇,首先有了外汇,这个外汇的存在形态是什么,是美元?是英镑还是欧元?还是日元?你首先是要选择的,因为现在一般的贸易结算都是美元比较多一些,如果你觉得美元多了,当然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货币形态,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一揽子的结构。其实改完以后这个外汇储备也不能存在现金形态,它还得变成资产,比如变成金融资产,目前来看可能国债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就会买美国国债,一般来说我们说的风险不是说美国政府会说我买了你的国债,你到期不支付给我钱,这个信用美国政府还是有的。我们说的风险是它的内在价值,一旦美元的发行量太多,从飞机上撒钱,钱越来越多,就意味着美元自身的价值在下跌,自身价值一下跌当然会引起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元金融资产的下跌,它内在价值的下跌。当然全球其他的货币也会因为你主要的货币贬值了,当然其他的货币也会贬值,所以这就会出现一个恶性的货币竞相贬值,这是非常有害的。

  所以说你看到我们胡锦涛主席专门提到,国际储备货币的汇率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特别是对中国来说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全球的金融环境、金融市场是相对稳定的,相对稳定的一个基础是你的汇率,你的主要的货币必须相对稳定,这就要求你所在国,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要担负起一种责任。我们也可以不买国债,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战略性的投资,包括买一些战略性的资源,我认为我们现在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就是对我们的外汇储备第一个是它的资产结构要进行调整,它的投向要进行调整,现在又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投资保护主义,比如说我说我要对一些战略资源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有些国家会设置很多的障碍,所以有时候并不是说我改变一下外汇储备结构就会实现的,所以这就必须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制度,它是一个非常大的金融环境的最后结果。

  主持人:吴老师,随着峰会的结束,全球股市现在都在大涨,您觉得这是不是代表投资者开始对金融市场恢复了一定的信心?您认为会持续很长时间吗?

  吴晓求:全球市场涨的话,当然是对G20峰会的一种期待,当然了,G20峰会的确也有很多积极的信号。但是说全球的市场就开始变好了,我觉得还是为时尚早,因为我们整个经济的基本面,无论是全球经济的基本面还是我们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实际上都还是在一个恢复之中,是不是全球的经济由于金融危机所引起的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危机,是不是已经到底了?事实上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主持人:您怎么认为?

  吴晓求:因为一旦经济危机来了以后绝不会说是几个月的时间,那就不称为经济危机了,经济的复苏不可能是几个月就可以复苏的,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当然你可以对一些重要的会议给予一定期待,等到它发挥作用,等到它有一个全新配套的政策还要有相当大的过程,至于说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好起来,我想没有一、两年的时间应该说还是比较难的,就像一个人得了一个大病一样,想指望一、两天就好我认为也不太现实。

  主持人:那现在是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吗?

  吴晓求:我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恢复的过程,我只是说在一个不断探底的过程,究竟是最后危机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们当年的汽车制造业的标杆企业通用汽车,这是个典型,它的未来究竟怎么样还有待于判断,这是一个标志。所以说如果把经济看得过于乐观,通过一、两次会就觉得它能够变好,我觉得这是没有依据的。

  主持人:奥巴马在这次峰会结束后答记者问的时候,他这么说,他说这次峰会会给未来的经济带来重大的转折。那您觉得这个转折是指什么?您觉得目前的这个方案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以后的世界经济增速?经济是不是会比预计的早一点复苏?

  吴晓求:当然现在政府的作用是远远比七十年前的那场大的金融危机要大的多,因为现在各国政府都变的比较强大,都变的比较有钱,所以他会通过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去干预市场,减少市场波动的幅度。所以现在如果和1929年、1933年的金融危机相比较,我想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至于说这次峰会能不能给未来的经济带来重大的转折?这个还是有待于判断,当然如果各国都能够恪守承诺,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有效的投资和保护制度的话,我想这会是有价值的,对我们尽快的走出金融危机,尽快的实现经济的复苏应该说是有重要的价值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样一种承诺它怎么变成各国具体的政策,事实上有些国家当然在会上说得很好,回去他很多的东西都是变得更加的保护,因为他回去后受到很多压力,包括就业的压力。

  主持人:国内选民的压力。

  吴晓求:对,选民的压力,所以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政策,而且这个政策是体现了建立更加开放的投资和贸易的市场,这个还是有待于观察的,如果真能这么做很好。第二个,说能够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信心,包括加快金融的监管这块,包括注重金融体系的稳定,如果金融体系能够不断的稳定下来,我想因为金融毕竟是经济的一个发动机,我想对未来经济走出目前的这种阴影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那么多世界经济的局势,现在把话题转回到中国来,您来谈谈中国,有人说中国的经济会是一枝独秀,会率先走出这波金融危机,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吴晓求: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应该说虽然各个国家受到的危害都比较大,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相比较来说,因为中国毕竟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漩涡中心,它只是说在漩涡的外围,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本身它没有根本性的变坏,虽然它有某种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还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说中国金融体系总体上看是健康的。因为你看我们以工行为例,工商银行08年的利润是1113亿人民币,这是全球应该说最赚钱的银行,像花旗都亏损几百亿美元,我们工行赚了一千多亿人民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整个金融体系是稳健的。当然也有人说你这个银行利差太大,是不合理的,整个经济衰退你银行还赚钱?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在危机时期的这种利弊政策,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应该说总体上看是安全的。

  当然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金融体系相比较,中国的经济比金融体系问题要大一些,主要是中国的经济主要受到外围的影响太大,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开放度比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度要大,中国金融体系我们开放是比较晚的,我们事实上也就是从2004年以后才有相对比较大规模的开放,但中国经济的开放早就开放了。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当然它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一些,它主要是受到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外部需求的大幅度下降,这当然成为中国经济大幅度减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中国经济有三个发动机,这三个发动机都非常重要,都不可缺少,第一个是我们的消费,就是居民的消费,这当然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是投资;第三个是出口,就是外部需求。这三部分是中国经济的三匹马力,三个发动机。

  这三个发动机维持了中国经济,因为这三个发动机的功力都差不多,所以它维持中国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都增速非常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的确感受到金融危机的这种压力,我们现在正在加大我们经济刺激计划,像提高这个发动机的功力,也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当然更重要的政策还是放在消费需求上。所以目前说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复苏,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再加上中国的经济它是处在一个高速起飞的周期之中,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我们说叫经济起飞的阶段,这也是一个不太发达的国家走向发达时候的一个必经阶段,一般这种经济起飞按照经验来看是需要维持15年到20年的,所以我们整个经济体正处在一个爬坡的阶段,飞机起飞还不断地往上升,不可能硬着陆的。所以说它率先走出复苏应该说有道理。

  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巨大,消费市场一扩充以后的确也能够部分的克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们还是说中国的经济率先走出复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主持人:什么时候走出复苏?您觉得?

  吴晓求:这个不好做非常好的判断,但是一般说来金融非常严重的应该说是二季度,一季度、二季度,到了三季度也许会有所好转,有相当多的经济学者都这么看待,所以三季度以后会逐步的好转,但是也别指望它一下子就很健康,不会的,它是不断修复的过程,也许到了2010年中国经济会进入一个相当稳定的状态。当然这里面还取决于外部需求,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什么时候结束?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对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正常增长的周期还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过可能是一到两年?

  吴晓求:我认为一年半的样子。

  主持人:好的,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点评。各位新浪网友,限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节目在这儿就要结束了,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想跟我们交流,欢迎大家登陆新浪的网站,另外在今天下午17点钟,我们另一场关于G20峰会的点评还将在这儿与您相约,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本次访谈结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