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三连发”署名文章,将G20伦敦峰会前有关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讨论,推向了白热化。
一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根据此次伦敦峰会会议题,周小川提出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部分观点可能短期内可行性并不太强,但至少代表了一种方向,而且表达了中国在此次峰会上的部分诉求。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涉及到IMF自身组织体制改革的议题,近日中国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将陆续公开表态。
回顾历史,经济大危机往往伴随着国际货币体系大变革。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主要国家相继脱离金本位;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则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这一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同样催生一场货币革命?
首脑“下午茶”话题?
上周,针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周小川在发表于央行网站的署名文章中开出一剂“药方”: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他在文中特别指出,应考虑充分发挥SDR(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这一观点直接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霸主地位提出异议,而由世界上美元储备资产最多的国家的央行行长提出该观点,更是备受国际市场关注。
对上述观点,中国的决策层内部看法不尽相同。一位非央行的有关部委人士认为,周小川的观点当属个人的学术观点,其文章仅通过央行网站发布,而非通过官方传统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并不等于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可操作性不强,短期内成行可能性很小,预计G20峰会的重点将会聚焦各国财政政策协调等其他问题。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周小川的学术文章在央行网站发布,除了代表个人的研究成果,确实也为向峰会表达一些诉求。不单是中国,各国货币人士都在做一些探索和尝试。但该人士并未确认周小川的提议是否就是中国即将在伦敦峰会上明确提出的议题。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认为,在此次峰会上围绕超主权储备货币达成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多将是概念层面上的讨论。但在SDR基础上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过去几十年间,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批判从未间断,而有关SDR作用的讨论也早在多年前就提上了IMF的议事日程。在一位接近决策层的金融专家看来,此次超主权储备货币议题的提出,积极意义在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对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满,但距离切实可行的方案仍有较大距离。
该专家认为,目前情况下讨论多元货币体系的可行性比较现实,即认同美元、欧元、英镑等现有货币都是国际货币体系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其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各货币体系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渣打银行中国研究主管王志浩看来,超主权储备货币并不会成为G20峰会的正式议题,可能仅仅是各国首脑们“下午茶”时段的话题,而此次峰会的重点将更多围绕财政政策和金融市场监管协调等问题。
两大阵营
在一些分析人士眼中,周小川在伦敦峰会之前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概念,或许有测试市场反应的用意。
“就是先打开一个话题,看一看大家有什么观点,新兴市场国家都有什么反应,如果大家都支持的话,OK,我们可以讨论,如果SDR(作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不行的话,再讨论另外一种方法。”王志浩说。
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国际社会对于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看法已明显分为两大阵营。
发达国家阵营对周小川的观点反应激烈。美国总统奥巴马明确表示反对建立国际储备货币,并表示“美元仍然坚挺”。美国财长盖特纳则先表示对中国提议“完全开放”,而后声明“美元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全球储备货币”。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艾穆尼亚也表示,美元地位仍将无可替代。
与欧美对立的另一支队伍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国际组织以及部分学者则对周小川的提议表示支持和赞同。巴西总统卢拉表示,中国建议是“有效的”和“恰当的”。俄罗斯则计划在G20会议上提出相同建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亦认为,以SDR替代美元是解决问题最快的途径,他还提出,长期最好应成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机构。
引起关注的是,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近期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
“希望峰会上能形成一个共识,这样今后也会比较好办,但现在看来好像还不存在一个大家能够形成共识的基础,还处于严重分歧的状态,(达成一致)还有很大难度。”上述监管部门人士对本报记者直言。
王志浩在一份报告中称,无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能否超越纯粹的学术讨论,显然中国认为在这场讨论中扮演更为积极角色的时刻已经到来。眼前的这场发端于西方的金融危机正在加速东方经济力量的崛起。而中国正在引领这种趋势,并且在重构全球货币体系的大讨论中寻求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