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车企收购沃尔沃更多是炒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21:33  中国产经新闻

  郑芋

  沃尔沃的婀娜身姿摇曳,不禁吸引众多车企跃跃欲试,欲演蛇吞象。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美国福特不得不将旗下沃尔沃出售以求得自保。中国车企最近在此项海外并购上甚是活跃,长安、奇瑞、吉利、东风都先后与沃尔沃传出“绯闻”。

  沃尔沃的身价似乎也极其“耀眼”。有消息透露沃尔沃轿车预期收购价格为22.9亿至28.6亿美元,并还面临15亿美元的亏损及30亿美元的债务,这意味着,任何一家企业收购沃尔沃将总共为此至少付出超过68亿美元的代价。

  这个数字对许多中国的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大数目,约相当于长安集团全年营业额的2/3,上汽集团全年营业额的3/10,是目前吉利汽车市值的12倍。不管哪家企业要并购沃尔沃,都是一个真正的“蛇吞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众多企业的收购意向炒作的气氛较浓,由于海外并购需要有足够的实力,目前企业也就是通过此事炒作一下赚个吆喝。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项凯标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除了要具备资金能力外,还必须兼顾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力以及企业的运营能力。对于任何一次跨国的并购事件,跨文化的人事整合将是一个难点。

  从近年几个汽车品牌收购运作的案例来看,反面教材也许多于成功案例。宝马收购罗孚、通用收购萨博、福特收购捷豹和路虎等、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等。国内目前有意收购沃尔沃的几家企业,东风及长安只拥有一定的管理合资公司的经验,而奇瑞的国际化道路虽然走得轰轰烈烈,但至今没有成功的案例。吉利收购英国锰铜,虽然已被作为案例写进某些商学院课本,但毕竟产品尚未上市,不能说已经取得成功。任何想收购沃尔沃的车商都要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否则很可能搞垮自己,同时也会将沃尔沃这个知名国际企业带入泥潭。

  “即使具备实力未必有能力。”长城汽车副总商玉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收购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必须具备一定的海外管理能力。“虽然长城汽车近几年的经营状况以及海外销售都比较好,但目前我们不言收购。”商玉贵说。

  项凯标分析认为,跨国并购中风险分布在每一个环节。首先是资金风险。在目前全球金融海啸环境中,逆势投资企业将承担更多的风险,风险会是平时投资风险的数倍,其后果更为严重,平时一个项目投错,可以从别的地方找补,现在国际情形下,银行和投行捂钱比谁都厉害,一旦失手其回旋余地太小,这是投资者在逆势加大投资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运营风险。如跨国并购交易会牵涉到更加复杂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及获取成本协同效应和整合运营的挑战。

  最后不得不考虑的是管理和监管问题。如缺乏高管层的支持和与目标企业管理团队的冲突。同时,难以理解的法律框架,高管在并购交易和海外市场方面缺乏经验,也不太熟悉海外监管和法律环境等等都会使企业的收购充满变数。

    相关专题:

    沃尔沃买家的代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