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鲁格曼:节俭的报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 14:59  财富时报

  全球储蓄过剩导致今日经济危机,可人们似乎已步入更加节俭的恶性循环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文

  还记得我们只顾谈论“次贷危机”的美好往日吧,那时候还有人觉得这样的危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得以快速解决,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啊!

  今天,我们都已知道,次贷仅仅是问题的一小部分,甚至房贷坏账也只是整个问题的一部分而已。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有问题的买家,从大型购物商场的投资人到欧洲的“奇迹”经济,不停冒出新的债务危机来。

  全球债务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波及范围会如此广泛?我认为,答案可以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4年前所作的一次演讲中找到。当时,伯南克力图稳定人心,但他的演讲已经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危机。

  这篇题为“全球储蓄过剩和美国当前储蓄赤字”的演讲,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美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所发生的贸易赤字。伯南克当时力图将其责任归咎于亚洲,而非美国。

  低息贷款蔓延

  伯南克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美国主要的资本引进国,以发展其国内经济。但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那场危机在当时看来非常严重,但较今日未免相形见绌),这些国家开始有意识地积聚巨额外汇保护自己,从而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资本。

  其结果便是全球范围内的低息贷款蔓延。

  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入了美国,造成如今的巨额贸易赤字,因为贸易赤字便是资本流入的负面效应。但正如伯南克指出的那样,钱也同样流入了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欧洲小国。这些国家引入的资金数额虽然无法与美国相比,但与他们的经济实力相比,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流入量。

  但为什么全球储蓄过剩没有全部集中在美国呢?

  伯南克指出:“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复杂性与其他一些因素一起,促成了美国家庭很容易贷到资金。”深度没错,但复杂性呢?你可以说美国银行家在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宽松金融管制之后,带领世界寻找更为复杂的方式,不顾风险欺骗投资者,来增加自己的财富。

  而缺乏有力管理的开放型金融系统让大量资金流入了其他一些国家,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两三年前我们对于经济形势还是充满保守的赞许,而今却已身陷困境。凯脱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一份报告中有“改革让冰岛成为日耳曼之虎”之称,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也有题为“ 爱尔兰如何成为凯尔特之虎”的文章,另一篇文章的题目则为“爱沙尼亚的经济奇迹”。如今,这3个国家都已身陷严重的危机之中。

  繁荣的假象

  与美国的情况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大量资金的涌入在这些国家造成了繁荣的假象,房地产价格飙升,货币走强,看上去一派欣欣向荣。但迟早这些都会变成泡沫,昨天的经济奇迹已经成为今天的经济危机,房地产价值会在一夜间缩水,而负债则不会。这些债务对于借债者来说压力尤其巨大,因为大部分贷款都是以对象国货币来计算的。

  受害者并不只是这些借债者。在美国,房地产泡沫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但当泡沫破灭时,对于商品的需求,尤其是汽车,迅速减少,这使得那些工业重镇遭受重大打击。同样的,在欧洲,泡沫主要集中在其大陆的边缘地区,而危机一发生,从未有金融泡沫的德国因其是欧洲制造业中心,产品出口遭受严重打击,也被拖入泥沼之中。

  如果你要问全球经济危机从哪里来,可以这么想:我们在经受资金过剩的报复。

  同时,储蓄过剩仍旧存在,事实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厉害。因为在一夜之间,消费者突然发现节俭度日是一种美德,但在全球范围内,曾经为这些过度储蓄提供出路的资产膨胀已经演变成经济危机。

  现在,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看待当前的国际经济局势,人们正在遭受“节俭”这把双刃剑的刺激:在全球范围内,资金储备超过了企业愿意投资的数额,结果自然是全球经济危机,让每个人的生活陷入艰难。

  这就是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寻找出路。

  NYT 翁忻旸 译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