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媛春
全球金融海啸席卷而过,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惧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风险和机会的并存。目前,中国的企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经过全球危机的洗礼,当全球经济步伐放缓、国际资产价格趋于合理,十分有利于我国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去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
但是,针对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关注对欧美企业的并购、把金融危机当做“抄底”机会的做法,笔者并不认同。笔者认为,不应抱着“抄底”的心态去做并购,而是要注重技术、工艺、市场和品牌等产业资本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和品牌的消化能力。
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层面的并购已经开始。
笔者认为,结合资源层面的整合,企业必须注重在产业当中扩大内涵式的再生产,因为整体的实力并不是依靠简单的堆砌实现的,单纯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于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增加集中度必须要结合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并且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以及产业发展的脉络和布局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关注和研究,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2009年2月初,传出吉利意图收购福特汽车旗下品牌沃尔沃,同时还有报道称曾与福特有过合作的长安汽车也有意收购沃尔沃。2月中旬,媒体再度曝出仅有不到10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四川汽车正计划出资5亿美元,收购陷入困境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悍马SUV部门的业务。
巴菲特一直主张价值投资。但要注意到的是,他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地操作,第一是他控制的资金有足够大的规模;第二则是运作的多元化。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价值投资和国际化并购方面绝不能照搬巴菲特的方法。原因在于即使购买了美国的企业,拿到中国来往往缺失一个重要的对接点——工艺,而技术环节需要工艺环节才能实现其商品化。中国虽然已是制造大国,但现在我们出口的产品往往还只是工艺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
对于品牌而言,在学习全球500强企业的品牌建设的经验中,学习的关键是这些企业品牌建设阶段的经验,而不是成熟后的经验。比如可口可乐在来中国之前,早已有了可乐的品牌与文化,但那时中国并没有喝可乐的群体,他们是如何做的?这便是整合非主权的相对资源为绝对资源,也是中国企业最需要学习的产业整合阶段的手段与方法。
此外,服务产业,尤其是追求高附加值和高科技推动的产业及服务会有很大的机会,这也是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注意的。
(作者为联中资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