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百强在北京》:年轻的巨人(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10:41  《500强在北京》

  解说8:

  1997年,一部名为《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在全球热映,一艘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巨轮,在优雅的音乐伴奏和此起彼伏的惊恐尖叫声中沉入北大西洋海底,一起沉下去的还有年轻的流浪画家杰克道森和贵族小姐罗丝的爱情。而在商业世界,悲剧同样在上演,哀伤如出一辙,席卷亚洲各国的金融风暴将无数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这场危机使得几乎所有的韩国企业陷入了寒冬,而对于刚刚起步的三星中国业务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串场5:

  正当三星想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整个亚洲,时间聚焦到1997年,当时韩国著名的企业大宇倒下了,被美国通用收购,而三星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一年下来欠银行的钱比营业收入还多出了10亿美元,而这一切仅仅是这场灾难中的两个缩影。

  朴根熙:确实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危机的情况,但是我们在华的事业相对之下受到影响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我们在华的事业机构,主要以生产制造为主,现在我们在华的产值的60%也是外销,当时更是如此,它的主要角色是在于是一个出口导向,出口为主的这样的结构,所以当时受到的影响相对比较少一点。

  递进宣传片2

  上一节我们看到,开革开放初期,三星选择优先贸易往来的战略试水中国市场,中韩建交后,三星在中国的战略转向建立全球性生产基地,角色的转变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下一节我们还将看到,中国入世后三星又将采取什么样的新举措。

  00:28:30

  朴根熙:把三星的最尖端技术带来中国市场进行推广和销售,把最新的产品,与世界主要的市场同步同时推出。

  欢迎您继续收看《500强在北京》。

  串场6:

  说起三星在中国的发展,我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从七八十年代的贸易往来,再到90年代的投资建厂,三星总是能找到合适的发展点,但是时代在前进,自从中国的加入世贸以后,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时候人们议论最多的,除了“入世”还有一个词,就是“出局”,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跨国公司来说,如果不改变就意味着出局,三星是选择原地踏步还是继续前行呢?

  解说10:

  2005年,在三星的财务统计中出现了这样一组数据,三星电子在中国的销售额为 176亿美元,其中出口78亿美元,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接近100亿美元,这一年,内需市场的销售首次超过出口额,增长幅度超过29%,这似乎预示着三星转折之年的即将到来。

  近几年来,我们积极的开发在中国内需市场上面的销售,特别是我们在这个时期的策略呢,主要是把三星的最尖端技术带来中国市场进行推广和销售,把最新的产品,与世界主要的市场同步同时推出,从而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以此加大在中国内需市场的份额。

  解说11:

  字幕:中国 天津

  这是距离北京120公里的天津市,这座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滨海城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的工业重地。这里矗立着三星的显示器工厂,车间内一眼望去,没有了永不停息、嘈杂耗电的流水线,除了紧张忙碌的工人之外,一辆辆机器人拉动的小车成为了新的亮点,它们不断穿梭在车间的各个角落,忙碌而有序地运送着零件和成品,工作人员把产品装车后,轻轻按动开关,小车就会驶向下一个目的地,这样的做法使工厂节省了将近20%的电能。

  串场7:

  如果问你,这节省20%的电意味着什么?你肯定会说省钱了呗,对 是省钱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叫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消费电子制造商来讲降低成本就意味着,有取胜的可能,因为现在技术已经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很多过去几年前的高端技术,现在已经商品化了,消费电子新秀开始涌现,它们凭借着生产实力和低成本赢得了市场的优势,三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他的国际品牌仍还一如既往地,以扩大规模推广市场战略的时候,三星第一个跳出来放弃中低端市场,成为在中国第一个实施高端品牌外国企业,利用高科技和合理布局,三星赢得了中国内需的竞争力,同时做好了准备迎接另外一个时代的来临。

  解说12:

  这是美国著名的航空母舰“尼米兹”号,十多年前,当它驶入茫茫大海的时候,需要携带超过50万份的文档,而今天出航的尼米兹再也用不着这些纸质的工程图了,所有的一切都被用二进制记录在电脑中。数字时代的来临,让海军工程师不用亲临就能存取这些图表,航母的保养维护也就更加高效。进入21世纪,数字时代同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鼠标一点送货上门、人在路上遥控做饭,甚至远在千里之外家中情况一目了然,以前只能在科幻中看到的东西今天已成为现实,同时,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整合产品已经替代模拟产品,正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数字化的来临,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间。

  朴根熙:假如仍然还是模拟时代的话,三星确实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成长。我们当时因为预测到确实这个数字的时代是未来,所以不管是在人才方面还是在技术的方面,从经营的各个角度上面,我们对于这方面进行了这个充分的准备。所以当这个数字来临之后,我们确实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的效果。

  递进宣传片3

  上一节我们看到,中国加入WTO后,三星的在华策略从单纯的生产基地转向对内需市场的开拓,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三星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节我们还将看到,面对上任总裁创下的惊人业绩,朴根熙如何布局使中国三星获得更大的发展?

  00:33:33

  朴根熙:我们推出的产品会非常精确的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让中国消费者觉得,三星是个温暖品牌。

  欢迎您继续收看《500强在北京》。

  解说13:

  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以三星在中国的最重要业务之一——手机为例,它需要同约64家本土或国际手机厂商进行竞争,从2005年开始,松下、三菱、东芝等手机制造商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被迫离开中国,西门子、飞利浦退出该领域,最新版本的伤亡名单上又增加了日本头号手机厂商NEC的名字。快车道已经关闭,如何能够让三星在已经如此庞大的业务基础上继续实现高增长呢?

  朴根熙:我想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更努力,同时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近一个层次来讲的话,我们要更贴近中国人民,更尊重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比如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么这个产品应该是要更符合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历史这样的背景。最终,我们推出的产品会非常精确的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我想假如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的话,我们三星的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真正和其他品牌具有差别化,让中国消费者觉得,三星是个温暖品牌。

  把公司的名称,由“三星中国”换成“中国三星”,我想这是个必然的举措,不管是中国整个产业经济的升级,还是从中国人民意识的转换的方面来看,我想这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串场9:

  从“三星中国”到“中国三星”,三星的中国之路,已经迈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年,一出长达百年的复兴大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奥运经济的来临,使各大企业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奥运营销,在这方面中 三星无疑成为关注的焦点。它赞助奥运圣火全球传递,它推行无线奥运工程,作为无线通讯的TOP赞助商,三星这次对北京奥运的赞助款项,达到它历史上最多的一次,一个力争做中国本土品牌的三星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决心。

  解说14

  字幕:中国 天津

  这是三星手机在天津的工厂,下午5点,到了下班的时间,员工们谈笑着走出厂房,而此时,奥运的气息已经向他们袭来,门口,等待的班车已经排好了长队,20多辆班车的车身上都喷上了三星的奥运标识,场面蔚为壮观,作为三星的员工,他们已经将奥运观念根植到了日常生活当中。

  串场10:

  三星进入中国10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做“中国人民喜欢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在三星品牌的整体战略中,围绕着赞助不仅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而是拉近了消费者的距离,从早期的贸易到后来的制造生产,再到高端产品的推广推广销售,与时俱进的阶段性的策略,使得三星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后半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7年三星在中国的年收为340亿美元,远远超过索尼和摩托罗拉,成为消费电子的宠儿,我们衷心祝愿中国三星的神话还将继续,将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