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局者”陈峰:踩在改革开放的节点上(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0: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高江虹 李清宇 北京报道

  再后来,海航的发展与国际航空的发展脉络相吻合,形成了以大新华航空为核心、涵括各种航空项目的现代企业群。

  《21世纪》:当初创办了那么多市场化的公司,为何唯独海航得以发展壮大?

  陈峰:海航的成功经验有四条。

  第一条是时代。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就没有海航的今天。比如,国家对航空业的一系列开放政策,比如允许股份制改造,我们在资本市场进行所有尝试,A股、B股、H股,我们戏称自己为股票大全;再比如,允许外资投资民航,我们拉来了资本大鳄索罗斯。

  所有的改革政策,我们都第一个尝试了,所以,海航的成功,都是踩在改革与开放的节拍上。海航的一切成功,都是源于抓住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机会和实践,包括民航的、企业的、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的种种因素。

  第二条是方方面面的社会支持;第三,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制度;第四,海航创造中西合璧的文化。

  危险与机会

  《21世纪》:11月中旬,你参加了2008年APEC会议,有什么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陈峰:我是老APEC了,参加过十几次。应该说,今年APEC的主题跟往年都不一样。

  在全球遭遇金融海啸强烈冲击,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国家正在试图合作寻求解决方案,并且对中国有强烈预期。

  《21世纪》:APEC“利马宣言”称,在18个月内解决金融危机。很多人觉得过于乐观了,你觉得呢?

  陈峰:(解决危机的)可能性有,但是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我对解决这场金融危机的时间表持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我估计要20-24个月。可能18个月能够制止下滑,经济衰退能够停止,恢复信心,但是真正好转估计得到两年以上。

  《21世纪》:其它国家对中国的预期是什么?拉动内需政策?

  陈峰:是。但我也跟他们讲,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中国的事搞好。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将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资金强力启动内需,我觉得是非常及时、正确的。

  只要政策对头,中国能把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变成中国再腾飞的重大动力,把危机变成千载难逢的机会。

  《21世纪》: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公司普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近期,南航、东航都获得了国家注资,但海航却不太可能获得同样待遇,海航该如何过冬?

  陈峰:依靠政府注资,是否能解决和化解问题?这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我认为,解决类似的问题应该通过企业的管理机制、内部创新、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

  在金融海啸还没有全面爆发时,我们就敏锐地预见到美国的次级债市场的危机,所以我们早就做了准备,2008年五六月份就开始了。

  我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个是,加大管理构架的调整。本来三个层次的,变成两个层次,需要两个部门的,不要三个部门,提高效率。

  第二,开源,增大现金流入。第三,节流,拿住现金流,一切不该投的项目都不投,收缩战线,储备过冬。

  《21世纪》:这是否意味在对扩张策略的改变呢?比如,对烟台海运的重组。

  陈峰:全世界经济形势已经不乐观了,你还扩什么张啊?这时候,保生存第一,你必须生存下去,没有生存还谈什么扩张呢。所以,我们现在全员动员,所有企业全部都开源节流。

  但烟台海运的重组工作,还在按照我们与烟台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的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中。我们把“积极稳妥地安置好员工的就业”作为最为重要工作,先把民生问题解决好,然后再解决资产等一系列问题。

  《21世纪》:那么,海航未来发展的潜力在哪里呢?

  

“破局者”陈峰:踩在改革开放的节点上(2)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