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宝 香港报道
中信泰富的“炒澳元”风波终于在平安夜划上了句号。
12月24日,中信泰富(00267.HK)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已注资15亿美元,拟订进行的有关认购(及转换)可换股债券及约务更替的交易已经完成。
公告称,“交易已于2008年12月24日完成,而在完成时自动转换可换股债券后,中信集团公司的附属公司共获配发及发行1,453,125,000股股份,而中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中信泰富的大股东,持有中信泰富已发行股本约57.56%的权益。与此同时,中信集团一致行动人士也持有中信泰富已发行股本的70.46%权益。”也就是说,从12月24日起,中信集团已成为中信泰富的绝对控股股东。
同一天,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也已经签订约务更替合约,即以12月23日的澳元兑美元汇价,中信泰富的约务更替合约亏损91.55亿港元。
中信集团已向中信泰富支付24.7亿港元差价(认购股份金额中信集团应付116.25亿港元及约务更替中信集团应收91.55亿港元相抵销的差额)。通过这种方式,中信集团将合共15亿美元(116.25亿港元)资金已经注入中信泰富。
而至于中信集团接手的约务更替合约将如何处理,中信集团表示,54亿澳元由中信集团自己消化。
中信集团表示,将支持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的铁矿开发。而对于中信集团控股中信泰富后,中信泰富的董事会与管理层是否会有重组,中信集团方面未作回应。
另外,对于有小股东置疑中信集团以8元价格认购股份一事,中信集团表示,10月20日至今,中信泰富的收市价平均约为6.4元,均低于中信集团的收购股价,而且中信集团还要承担24个月汇率波动风险,不可能在短期平仓。而中信泰富的矿业、特钢以及房地产这三大核心业务很好,除去期货亏损后,每股净资产仍近20元人民币,中信集团未来将会对中信泰富的房地产业务在销售渠道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于因中信泰富炒外汇合约巨亏而引辞的中信泰富前财务总监张立宪,据初步调查显示,张立宪可能存在三个问题,即未经授权,按规定数额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合同应由董事长批准。其次,中信泰富与13家银行一起签单,未向董事会、交易银行披露。
另外,张立宪在6月底以前也做过类似交易,并为中信泰富从中获取利润,但是并没有在公司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而是将所赚取的利润放在准备金账户,而不是损益账户中。
中信泰富的管理层则强调,从上世纪90年代中信泰富做实业投资以来,并未做过投机业务。
中信集团方面也表示,在中信泰富以往的有关交易中,一些银行的确存在误导可能,银行在推销产品时,没有将风险彻底向中信泰富解释清楚,无合适警示,而中信集团已成立了风险管理委会员,将保证同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截至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完成交易,中信泰富并未提取备用信贷,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提供的备用信贷也已经终止。此外,在股东特别大会通过相关决议案后,中信泰富的法定股本已由原来的12亿港元分为30亿股股份,增加至24亿港元分为60亿股股份。
深度报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