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5: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22:37  第一财经日报

  主角点击:

  程东升 《华为真相》作者 时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曾担任华为企业顾问 参与制定《华为基本法》

  朱韶民 SMG第一财经频道制片人 深入采访华为思科知识产权纠纷

  牛文文 《创业家》杂志社社长 时任《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 对国内企业家群体有深入观察

  ——《激荡•1978-2008》导演顾晓峰

  2005年3月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终于对联想收购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亮起了绿灯与此同时,在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的南方,有一家企业却还是一如既往,保持着它的神秘和低调。它被认为是唯一一家能够在国际主流市场与国外厂商进行正面竞争的中国企业。即便是声名显赫的思科,对于这个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也是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华为,公司总裁名叫任正非。

  任正非的低调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可是他越神秘外界就越加好奇。华为是如何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究竟在这个企业里发生了什么,这时,一本名叫《华为真相》的书悄悄进入了经管类图书的排行榜。书的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程东升,当初就是带着好奇,亲身接触了数百名华为员工和相关人士,历时三年,为读者完成了一幅庞大的企业拼图。

  1997年,华为进军海外的第一步迈向了俄罗斯,当时的中国产品在俄罗斯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华为的艰难可想而知。程东升回忆说,“华为一直坚守,留了几个人在那里。从来不说我们要撤走,要打持久战这样一种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一直在和客户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后来华为在俄罗斯拿的第一个定单,非常微小。但是他给若干年以后,华为在俄罗斯取得3亿美金的定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靠质量和服务取胜,而不只依靠价格,这是华为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砝码。

  正因为这些努力,华为得以在强调安全和技术的通讯设备领域,跻身国际一流行列,为全球50家顶级电信运营商中的31家提供服务,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奇迹。华为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

  在华为有这样一项硬性规定,每年销售额的10%都会被投入研发。最初,任正非的这一提议遭到了专家组和公司高管的反对,但任正非还是坚持把这写进了《华为基本法》。对于这一幕,当时担纲华为企业顾问的人大教授彭剑锋至今印象深刻。

  坚韧的性格加上持续的高投入,使得企业的创造力喷涌而出,这就是让华为人引以为豪的专利墙,仅2005年一年,华为就申请专利2000多件。并在2007年成为全球第四大专利申请公司。仅名列松下电器,飞利浦和西门子之后。

  2005年,华为的总裁任正非与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说起任正非,外界最直观的感觉也许是神秘。当我们进一步求证时,有人告诉我们他性格暴躁,或许这和他早年从军的经历有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