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年磨一剑:聚焦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08:54  财政部网站

  备受关注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于明年1月1日启动实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抓住时机同时推出燃油税费改革和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对于我国今后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白重恩指出,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更坚定了我国科学发展的决心。“越是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越要从长期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改革的适时推出,意义重大。”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公布的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我国将取消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并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我国将相应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方案还完善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明确国内成品油价格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

  对于改革方案,白重恩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方案,在不增加全社会负担的基础上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改革一大突出意义在于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

  他强调说,节能减排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长期任务。经验表明,要想推动节能减排,最有效的途径是利用价格杠杆刺激消费者采取措施节能,而且这种价格杠杆的刺激必须是持续的。前一段时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较高,国内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受价格刺激消费者也相应更加注重节约用油。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保持节能减排的压力,我们节能减排的成果将大打折扣。一旦我们节能减排的压力减弱,消费者就会继续购买耗油高的大排量汽车,汽车工业也会失去进行技术改造生产更节能汽车的动力,这样下去,我们的汽车工业就不免重蹈美国汽车工业的覆辙。

  此外,改革方案完善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白重恩表示,通过改革,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将会变得更加合理,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挂得更紧,更能体现我们用油的成本,不仅对节能减排有很大好处,也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包括改变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鼓励购买节油汽车和发展公共交通,同时也推动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白重恩指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税费体制。改革方案取消了养路费,取而代之以调增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从量定额征收,汽油每升提高0.8元,柴油每升提高0.7元。“这体现了多用油多负担的原则,改变了原先数额固定的养路费与开多少车、用多少油无关的状况,使得消费者的支出更好地反映了他们消费成品油的社会成本,包括道路建设与维修成本和环境成本,起到了公平税费、公平负担和引导消费行为的效果。”

  同时,他指出,我国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并将逐渐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也有利于规范政府收费行为。统计显示,在全国收费公路总里程中,二级收费公路里程和收费站均占总量的60%左右。当前不少地方的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多,乱收费行为也很多,给出行者造成了很大不便,也影响了效率。改革方案实施以后,这些乱收费问题将会逐步减少直至慢慢消失。

  白重恩认为,总体来看,国家选择此时推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时机非常好。我国经历了油价快速上升阶段,国际油价一度上升到140多美元,但此后国际油价又快速下降。在快速下降过程中,因为速度很快,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还没有得到调整。在成品油价格没有调整到位之际,我国增加成品油消费税对市场冲击比较小。我国在增加消费税的同时,调整成品油的税前价,这样使得税后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动,对消费者也没有太大冲击。而且前期一段时间的高油价,大家对未来的油价也有了期望,因此能够接受增加的消费税。“从各个方面看,当前的时机千载难逢,不仅改革成本低,对经济冲击小,消费者也比较容易接受。”

  相关专题

  燃油税即将开征

    相关报道:

    据称成品油价可能10天一调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对部分行业的影响

    成品油价格尚需完善动态调整机制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对中石油中石化影响中性

    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低油耗汽车普及

    专家称现在进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时机千载难逢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追踪 收费人员安置原则确定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生逢其时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非常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实施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需要中国特色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