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智锋 张国涛
一
作为时代的纪录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中国电视从去年就已经启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各种活动,这其中既有自上而下的,如中宣部指示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文献专题片《辉煌的历程》;也有自下而上的,据悉如江苏台、湖南台、北京台、重庆台、江西台等都有类似的动作都正在进行之中;还有以自身频道定位为中心专门策划的,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紧张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坐标》;也有向社会广泛征集创意的,比如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专门就纪念改革开放30年创意进行公开的广泛征集,等等。总之,可以期待的是,在2008年12月,中国电视荧屏一定会掀起一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片热潮”。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凡是有实力的图谋发展的电视媒体都不会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在此背景下,上海文广传媒集团(SMG)第一财经经过精心的策划、潜心的制作、广泛的推广,从12月1日起在第一财经频道推出了31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激荡•1978-2008》(以下简称为《激荡》),其规模之大、创意之独特、策划之细致可谓在电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片热潮”当中的一部巨作,播出之后,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引发了广泛而良好的反响。
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本身,是一个无比庄重而严肃的事情,尤其面对30年的辉煌成就,每个人可能都会压抑不住滔滔不绝的溢美之辞,展开上至天文、下到地理的宏大叙事。但是这种在以往专题片所盛行的叙事理论,在过去十余年当中一直遭到了电视纪录片界的抛弃和鄙视,那么如何用冷静的、客观的纪录影像来反映改革开放30周年的辉煌成就,显然是摆在《激荡》策划团队和编导团队面前一个非常棘手而不好把握的难题。
无论是如胡适所言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还是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意在强调历史书写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及后人对历史的选择性。但是对于起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来说,这仅仅刚刚过去的生活,对于改革开放的同同龄人,这些所谓的历史都和昨天刚刚发生一样生动,尤其太多太多的事件,它的当事人、亲历者、见证者都还在世并且依然是这个社会的主导者、管理者、建设者,等等。所以,用影像还原发生在这些人身上刚刚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和事件,并且还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这远比那些仅仅是对早已尘封的历史进行任意的描摹要困难得多。所以,对于这类针对现实的纪录片来说,相对于评价的客观公正性,纪录片的真实性(包括事件的真实性、环境的真实性、情感的真实性),必须是要放在整个创作的首要位置的。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虽然只有30年的历史,但是这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这30年对于中国变革所起到的翻天覆地的巨大作用,这30年对于中国人精神生活、伦理世界的深远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的30年都无法比拟的。换句话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可以书写、可以描摹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规模再为庞大的片子都不可能将其一网打尽,可行的途径是一部片子只可能选择一个视角来展开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回顾和展望。那么,视角选择是否巧妙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评价一部纪录片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