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反腐风暴正在国家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环境部)刮起。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在中纪委等监察部门的介入下,曾四次刮起“环保风暴”的环境部正经历一次“反腐风暴”。
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在中纪委入驻后,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国家环境部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环促会”)原秘书长兼法定代表人王磐璞被“双规”审查,业内人士分析,这只是国家环境部“反腐”风暴的开始。
监察部门介入
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家高级检察院和监察部这些年一直在关注环保系统行政执法中的腐败现象。
“一份举报环保系统某官员的材料,得到了中纪委的高度重视,奥运会开幕前,相关部门即对环保系统出现的腐败问题进行调查。”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此后,直属环境部的环促会秘书长兼法定代表人王磐璞即被“双规”审查。王磐璞此次被查,主要指向环促会的财务问题,即该协会设账外“小金库”,并依托国家职能部门的环境测评工作收取企业赞助。据悉,此案由中央纪委督办,北京市纪检部门直接立案侦查。
环促会是中国环境文化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社团,于1992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为宗旨。2003年7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党组决定将环促会升格为该局直属单位。
据官方网站资料,环促会的章程显示,秘书处设会长、秘书长各一名,其中秘书长王磐璞同时为该会的法定代表人,会长则由环境部副部长潘岳兼任。
王磐璞2006年起担任环促会秘书长兼法定代表人,据接触他的人说,王个性张扬,平时爱好诗歌创作。
在王磐璞之前,前国家环保总局人事司司长李建新(正厅级)也被立案侦查。经查,2005年至2007年,李建新在担任国家环保总局人事司司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为他人工作调动、毕业分配、转业安置以及环评审批等事项中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40余万元。
11月12日,本报记者拨通了国家环境部宣教司的电话,咨询近年来环保反腐的案例,以及最近的反腐举措,但该司工作人员拒绝回答记者任何有关“反腐”的问题。
“清水衙门”的腐败路径
一向以“清水衙门”示人的环保系统是如何滋生出腐败的呢?
“环保系统的腐败主要有两个路径,一个是通过环评,一个是通过环保设备的采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环保局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通过环评的腐败主要表现两方面,一个是环保部门项目审批人员收受环评业务承揽单位的贿赂;第二个是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收受建设单位的贿赂。”中央党校研究资深反腐专家林吉吉对本报记者说。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涉及污染的企业开办、合并、扩建、转让等,均需经环保部门的审批。而审批前,则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此即众所周知的“环评”。
“在项目的建设上,环境部有一票否决权,如果环评通不过,这个项目别想开工,而为企业做环境评价的单位,都和环保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述环保局人士说。
“我们在申报国家发改委的示范工程时,从立项申报到批复验收,都需要认真对待环保部门,我们用的环评单位都是环保部门指定的,否则可能在开评审会时不能通过,而开评审会时,也要给参加评审的专家尤其是一些官员一定的评审费。这都成了潜规则。”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制药企业项目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