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替比夫定帮助慢性乙肝患者达到双达标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 09:42  新浪财经

  目前,全世界共有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约3.5亿人,其中约30%~40%为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每年约100万例患者因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面对如此庞大的治疗人群,摆在医药界和公众面前的任务都十分艰巨。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这已经形成共识。但迄今为止,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法都难以使所有患者经长期抗病毒治疗达到并保持理想的治疗效果。

  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无疑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但利用现有治疗药物,切合实际的治疗目标和根据患者的特征选择适合的药物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目前的国内外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长期目标定位在:预防肝功能失代偿;减少和预防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的发生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对于乙肝病毒(HBV)HBeAg阳性的患者,首先要达到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将HBV-DNA抑制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和及早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迄今为止,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其中替比夫定不但在疗效上可双达标(即强效、快速的抑制病毒复制和高e抗原血清学转换),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上述四种核苷(酸)类似物中唯一的妊娠B级药物。

  强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成为治疗关键

  一个全球为期2年的Ⅲ期临床试验(GLOBE,既007研究)共有1367例HBeAg阳性和阴性入组,按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比较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的疗效和安全性,入组病人年龄16~70岁,均为核苷类药初治病人,入组标准ALT 在1.3-10xULN,HBV-DNA〉106拷贝/毫升,分别服用替比夫定600毫克/天或拉米夫定100毫克/天。试验结果显示,与拉米夫定组相比,替比夫定组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效果。在e抗原阳性的患者中,52周时,HBV-DNA检测不到(采用COBAS AMPLICOR PCR 检测方法, ≤300 拷贝/毫升)比例,替比夫定组的为60%,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的40%(p<0.0001)。在治疗进行到12周时,替比夫定组的HBV-DNA较基线下降值已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54)。52周时,替比夫定组患者平均HBV-DNA下降6.5 log10拷贝/毫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的5.5 log10拷贝/毫升(p<0.0001)。中国的Ⅲ期临床试验(也称015研究)同样显示出替比夫定的强效抑制病毒复制作用。试验中共有332例慢性乙肝病人被列入观察,随机分成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两组病人治疗到52周时,平均HBV-DNA分别下降6.22和5.4 log10拷贝/毫升(P<0.01),HBV-DNA测不到(≤300 拷贝/毫升〉率分别为70%和43%(P<0.01)。

  实现高HBeAg血清学转换

  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对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HBeAg血清学转换不仅标志着机体对慢性乙肝免疫力的恢复以及病毒被持久抑制,同时还预示着肝癌和肝硬化发生风降低。

  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HBeAg血清学转换发生越早,肝硬化发生率越低,4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乙肝患者平均随访6.8年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2.8%和33.3%。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HBeAg阳性患者停药的重要指征之一。因此,应尽早实现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