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平安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解读
“什么时候是最好的买入时机?好公司出事,一个优秀的公司出事了,这才是最好的买入时机!”在谈到选股标准和价值投资的时候,著名的私募基金经理李驰这样说到。在李驰的眼中,陷入富通投资亏损漩涡的中国平安正是一家这样的公司。
10月28日,中国平安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由于第三季度计提了157亿元对富通的投资浮亏,导致国内会计准则下前3季度累计亏损7.05亿元,折合每股亏损0.1元;截止2008年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0.17元,相对于2008年6月30日的11.02元,每股下滑了7.7%。如按国际会计准则,公司前3季度累计盈利16.1亿元,折合每股盈利0.22元,同比跌90%;净资产815.72亿元,每股11.11元,比二季度末减少7.2%。截止2008年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1.11元,相对于2008年6月30日的11.97元,每股下滑7.2%。
对于这份中国平安上市以来首现亏损的季报,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等多家知名券商不但先后表示公司的三季报业绩好于预期,而且认为在公司亏损的表象后面埋藏着蓄势待发的潜力和内涵价值。
投资损失背后的业务增长
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国金证券的李伟奇指出,公司的投资收益同比虽仍下降,但环比已出现上升。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包括公允价值变动)66.42亿元,同比下降了87.83%,但三季度单季实现投资收益(包括公允价值变动)19.56亿元,较二季度的4.07亿元出现了大幅的上升。“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已由二季度的-68.82亿上升到-11.66亿,是投资收益环比上升的主要原因。”他进一步说明,“公司已经较大幅度地减持了权益类的资产,如在公司前十大金融资产中,公司明确地减持了一部分浦发银行,以三季度末的市值计算,该笔投资可以实现8.76 亿的浮盈;而当期债券资产的浮盈上升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变小的另一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公司正继续加大对风险的控制。除对权益性投资进行处置外,公司还加大了对定期存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配置,这两部分资产已分别比07年末增加了116.03 亿元和108.21亿元。而从公司持有的前十大证券看,公司增加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为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
李伟奇还指出,公司的准备金计提体现了较强的平滑能力。从单季度数据可以看出,三季度计提责任准备金83.82亿元,较2007年三季度的231.16亿元大幅减少了147.34亿元。“此外,不计富通投资损失,公司营业利润实际上实现了同比增长。”数据显示,在扣除157亿减值损失后,公司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为47.32亿元,为上半年的65.98%,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在投资收益大幅下降、赔付和红利支出增加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表明公司保险业务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这一点,长江证券的分析师李聪也从另一角度得到了证实。
李聪分析指出,如果剔除掉富通投资的影响,公司每股净资产今年前三季度的变化情况依次为:-1.15元、-0.17元和+0.44元。“也就是说,如果除去富通的影响,公司第三季度净资产已出现了每股0.44元的增长,如果再加上有效业务价值的增长,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第三季度已开始创造为正的价值。这表明中国平安在这轮经济调整中所遭受的打击实际相对较小,避风港的效应将会产生。”
数据说明一切,在对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李聪相当乐观。他表示,目前,富通投资对于平安的影响在股价上已经有了充分的反映,能再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有限了,而公司的内涵价值在第四季度极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而在明年实现正增长。“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出现拐点已为时不远。”
银行、保险双翼齐飞
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公司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健康增长态势。其中,寿险和产险累计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9.75%和27.2%。李聪认为,公司较国寿、太保更为稳健的保费收入增长有利于其业务的稳定性,并减轻中短期的经营压力,降低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而且,在车险业务为主要增长点的带动下,产险业务增长尤快,取得了明显优于同业的保费收入增长。”根据三季报,平安的产险业务前三季度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09.60亿元,同比增长27.2%。